新闻
中国节能网

林珑:22年节水英雄 每年节约百万元

   2014-09-29 中国节能网2700
核心提示:干了22年节水工作,让单位80%的污水实现了再利用,每年节能节水约百万元。这是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动力节水助理员林珑的工作成绩,他也因此获得了首批全国“节约之星”称号。
        干了22年节水工作,让单位80%的污水实现了再利用,每年节能节水约百万元。这是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动力节水助理员林珑的工作成绩,他也因此获得了首批全国“节约之星”称号。
 
        1992年,30岁的林珑开始负责单位的节约节能工作。在与工人师傅的工作交流中,林珑发现,为防止焊机焊头的发热管因长时间使用发生过热损坏,一般会用水直接冲淋冷却,但大量冷水只使用一次就被废弃,十分可惜。林珑改用小型水箱进行降温,并将废水再循环再利用,大大减少了用水量。从此,林珑开始潜心钻研节水节能方法,并大力实践应用。
 
        现在,不管是研究所各大实验间逐步建立起来的的循环水设施,还是所里的21台开水器、4套净水机、3套太阳能浴室热水器、128套卫生洁具、114个节水龙头,林珑对它们都一清二楚。
 
        研究所属于航天系统,但林珑从18岁到单位开始就跟着师傅干后勤,“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都没亲眼见过”。他永远记得师傅的话:“后勤工作有了成绩没人赞赏,但稍有一点点问题,马上就会影响到一线。”
 
        前些年,研究所实施锅炉煤改气工程。专家规划设计的是安装两台4吨燃气热水锅炉,但林珑认为,供暖区域内有库房,不需要过高的温度。在评审会上,他大胆地提出,“安装两台3吨燃气热水锅炉就够了”。
 
林珑的想法得到了所领导的支持。实践证明,两台3吨燃气热水锅炉完全可以满足扩大生产规模后的供暖需求,仅此项就节约建设经费60多万元,每年节约燃气费10多万元。回忆起这件事,林珑更坚信:“航天后勤,大有可为!”
 
        “林珑的工作做得很实在,活儿不一定多出彩,但让人特别放心。”研究所科研生产保卫保障处处长刘珣这样评价林珑。
 
        近年来,随着研究所深入推进降本增效的“成本工程”,林珑也深深感到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
 
        2009年,研究所想建一个污水处理站,收集雨水、污水,处理成中水,再用于科研实验、卫生间冲厕和绿化用水。当时,在同等规模的单位中,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是第一个建污水处理站的。面对这个新事物,开始大家都太不懂,调研小组多次外出调研,再一次次地修改可行性报告。
 
        “要弄清楚还要讲清楚,难就难在可行性报告上了。”林珑记得,最忙的时候,一班人通宵工作,“辛苦,但感觉有干劲”。
 
        污水处理站2010年建成,每年节省水费及相关费用约16万元,同时减少了85%的污水排放。“后勤工作就是这样,效益不在赚了多少,而在省了多少。”
 
        近两年,林珑一直在做一份有关研究所设施改造的项目建议规划。规划涉及研究所1337米热水管线、380米自来水管线、883米雨水排水管线、520米污水排水管线、105米中水给水管线,以及供暖管线、压缩空气管线等,林珑熟悉它们中的每一条。
 
        这份规划历时近两年、历经7次修改,在2013年终于通过专家审核。“这是我近年来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林珑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