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关于未来节能型交通模式的浮想

   2014-11-30 中国节能网1700
核心提示:四大症状需要汽车行业和交通出行模式朝着改善型路径逐渐解决,对汽车、道路、居住(办公)等进行科技改造的必要性凸显。
        首先要声明,这是一篇没有专业背景的“随笔”,笔者并非相关从业人员,有感于昨日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消息,引发了对节能交通模式的一点胡思乱想。
  当前的城市交通出行,普遍存在四种问题,一是“堵”,被网友戏谑的“首堵”北京外,上海、广州、深圳以至二三线城市,每逢上下班高峰,犹如巨大的停车场,拥挤的车辆踽踽,焦躁的人们惶惶;二是“挤”,公共交通在高峰时间负载过高,公交座位奇货可居,关于让座、抢座等引发的社会话题层出不穷,经常性集聚和挑战社会舆论神经;三是“排”,虽然油品从90号升级到92、95号,汽车也进入国5时代,但雾霾天气形成中逃不脱干系的尾气一度让人对汽车既爱又恨;四是“停”,无论是在办公楼,还是居民小区,往往“一位难求”,停车难更成为居民生活不便的重要方面。
  四大症状需要汽车行业和交通出行模式朝着改善型路径逐渐解决,对汽车、道路、居住(办公)等进行科技改造的必要性凸显。因为是浮想随笔,笔者不妨将毫无科学佐证的以下想法“抛头露面”,即使得有识之士拍砖,也是幸甚!
  着眼治“堵”,实现汽车和道路的智能交互。在城市区域间形成若干直达交通“轨道”节点,道路具有自主传送功能(比现在的轨交更智能的无形“轨交”),运行其间的汽车无需汽车动力,仅凭道路动能即可抵达节点。区域节点形成落地分流网络,避免节点堵塞,离开无形“轨交”,汽车可实现自我驾驶,再驶往各自目的地。因道路动能传导,汽车排放压力将“秒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运输效能,减少“挤车”烦恼。
  着眼好“停”,实现汽车和房屋的智能交互。首先要达到民用车小型化轻型化,在房屋设计时,建造外挂停车区域,依靠人类不可限量的科技工艺,达到居式停车的愿景。
  交通出行是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如今更与大气环境、居民生活如影相随,单靠扩张式的建设,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更需要科技和人文立足长远予以突破。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辆辆电动车下线上路,看到郊区业态的日益繁荣,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真能不为出行烦恼。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