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全面建设"老工业基地"节水型社会

   2011-09-20 中国节能网2770
核心提示: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的中部,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水资源总量28.6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25立方米,城市用水量的90%从外市区调入,水资源不足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老工业基地"节水型社会
鞍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的中部,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水资源总量28.6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25立方米,城市用水量的90%从外市区调入,水资源不足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把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22.34亿元,建设节水工程63项,城市计划用水率达到9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1000亿元提高到1810亿元,GDP用水量由119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49,年节水2.85亿立方米,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节水长效机制
  我们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水利统一监管、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强节水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加快节水工作管理体制建设。
  一是建立领导机构。2005年3月,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水利、计划、经济、建设、农业、财政、环保、林业等23个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领导小组,为该项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2007年7月,根据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需要,成员单位由23个部门增加到27个部门。为了使相关部门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中形成合力,市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建设工作,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分解到市直机关目标考核中,并制定了一整套规范有序的汇报、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定期检查,通报情况。
  二是理顺节水管理机构。2002年,我市水资源实现了统一管理。2007年,市及辖区内的三县一区相继组建了本地区的节水管理机构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也为完成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和目标,提供了机构保障。2008年,我市以海城市(县级)为试点,首先组建了水务局,实现了涉水事物统一管理。
  二、完善制度,编制规划和开展专题研究
  几年来,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规划、制度、管理、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1988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明确地热水资源由市水利局统一管理,后又及时地对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市颁布实施了《鞍山市节约用水条例》、《鞍山市水资源保护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保护、节水、地热水开发及管理程序活动等行为,依法明确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责任、范围。
  二是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开展专题研究。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我市先后编制完成了《鞍山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鞍山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鞍山市节约用水规划》、《鞍山市大型企业节水模式研究》、《鞍山市非常规水源利用政策研究》等30余项水资源方面的规划和研究,其中四项研究成果获我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规划和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适时调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行业节水
  我市结合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目标,突出重点,不断发展行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
  一是以鞍钢为龙头,大力推进老工业节水技术进步。鞍钢节水的主要做法:注重调整供水工艺,降低新水供应量,实行一水多用和综合利用。如在炼铁高炉、炼钢转炉等大型用水设备上,实行串联供水;将化工、发电、炼铁等厂的余热水供市区居民取暖,用后的水再返回用于生产。注重广泛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设备,由单纯的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如在加热炉等设备上采用气化冷却工艺代替水冷却工艺。注重节水治污并举。如建成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西部第一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量达到20万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污染和缓解了供水压力。通过以上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鞍钢的污水回用量已达到33.12万吨/日,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7%,基本实现零排放,与2003年相比,鞍钢在产量增加57%的情况下,实现了增产不增水;钢耗新水由14.9立方米/吨,下降到4.3立方米/吨。
  二是以调整农业结构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果、中药材、蘑菇等特色产业,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如2008年至2009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农业园区节水灌溉工程和果树节水灌溉工程51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030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88万亩;投资2405万元,对海城市(县级市)三岔河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新增渠首站自动控制设备16台套,新建自动监控室2座;完成干支渠9条,总长47.14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2.8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13%,新增供水能力2560万立方米/年。
  三是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和节水器具推广。主要围绕城市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大力推广普及节水器具。采取政府补助和用水单位自筹资金方法,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共筹集资金14450万元,开展节水技术改造68项,改造主管道2800米,推广和安装节水型器具8214套,年节约水量3615万立方米。
  四、加大治污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显著
  近年来,我市抓住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时机,全面开展治污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与改造。为实现节水先治污的目标,我市加快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截止到2009年底,我市共建有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60万立方米,其中城区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厂全部使用后,基本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二是继续加强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我市充分利用鞍山市西部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工程,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农村灌溉、发电和工业冷却水等。要求对排水未纳入污水处理厂的居民小区,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否则不能开工、不予验收,处理后的污水作为景观和绿化用水。
  三是不断扩大城市水面覆盖面积。我市利用城区周边的万水河、杨柳河、运粮河等水系资源,全面开展城区"百湖城"建设,治理地表水污染,规划115个城市水系湖面,其中一部分水源是处理的中水。工程竣工后新增20平方公里水面,使城市水面覆盖率达到12%。
  五、加强宣传,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氛围
  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市民节水意识普遍提高,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始形成。
  一是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一主题,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和"科技宣传周"期间,广泛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提高全民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认识,自发地为我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献计献策。
  二是开展校园节水宣传教育。近三年来,我们组织演讲团,为大、中、小学生做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专题知识讲座20余次,使广大学生及时了解我市水资源状况,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是开展全民节水宣传。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年组织老年水资源保护志愿者100多人,深入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节水宣传和节水咨询等活动。发放节水型社会建设知识手册、节水科普读物、宣传单,张贴节水宣传标语、宣传画,制作节水展示版,撰写节水文章、自编自演节水文艺节目等,不断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是实行水资源信息公开。连续多年在世界水日期间,通过鞍山日报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水资源公报、节水倡议书和节水宣传口号,让各级政府及民众更加了解我市水资源动态、开发、利用、保护和重要水事活动等情况。
  五是发挥典型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市总结和推广了以鞍钢为重点的一批包括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节水典型175户,分别对典型事迹进行了汇编,通过发放和参观等形式,推广节水经验,发挥节水典型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今后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以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