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构筑“五水共治”新体系打造碧水蓝天湘家荡

   2014-12-15 嘉兴日报2580
核心提示: 记者日前从嘉兴湘家荡管委会了解到,秉承低碳生态理念,该区域结合“五水共治”,对辖区内的万亩水域及上百条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水污染得到根本遏制,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列入整治的29条臭河、黑河、垃圾河

记者日前从嘉兴湘家荡管委会了解到,秉承低碳生态理念,该区域结合“五水共治”,对辖区内的万亩水域及上百条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水污染得到根本遏制,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列入整治的29条臭河、黑河、垃圾河已全部完成整治验收,基本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另外,该区域还在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方面下足了功夫,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公里,新入网企业11家,完善农村三级供水管网1.8公里。

“湘家荡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尤为重要,而水环境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生活品质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湘家荡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结合“五水共治”工作,该区域统筹考虑度假区打造与水环境质量提升,构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在推进“五水共治”过程中,该区域专门制定了《湘家荡区域“五水共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五水共治”体系,启动防洪提升工程、强化“清三河”力度等,打造碧水蓝天。

作为“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今年初,湘家荡率先开展“清三河”行动,全面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大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逐步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功能。经过排摸,湘家荡确定了29条“三河”,总长34.7公里。同时,根据每条河的污染程度,研究制定了综合治理措施,做到“一河一策”,落实四位一体考核机制等,并明确时间和进度要求。目前,湘家荡29条“三河”已提前完成整治验收。

治理源头污染才能“治本”。本月初,湘家荡研究布置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工作,加快推进9家企事业单位污水入网,严查偷排漏排行为;推进沿岸管理,加大码头、船舶的管理,落实污水、垃圾等处理措施;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特别是江南新家园三期污水管网检修工作。另外,积极与市、区有关部门协调对接,建立联防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河道清淤保洁工作等。

同时,今年湘家荡结合“三改一拆”、“无违建区”和“无违建镇”的创建,加快推进违章建筑的拆除,严格督查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运行、干粪收集、偷排漏排、病死畜禽处置及规模甲鱼养殖场污水处理情况。今年,该区域通过加快推进“渔民上岸”和违章畜禽棚舍的拆除工作,新签约渔民3户,完成区域内所有“渔民上岸”工作。另外,区域内的16户生猪养殖户2.7万平方米猪舍,目前已签约14户6374.34平方米、已拆除6224.34平方米。

在突出治污水的同时,湘家荡也排定多个项目,齐抓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实现协调并进。今年湘家荡区域涉及水利工程有两大类三小项,分别为圩区工程——七星防洪工程提升工程一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晒浜沟通工程和金德浜沟通工程。现阶段所有工程已按照年初计划全部完工,进入扫尾验收阶段。今年该区域加快推进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建设,推动企事业单位入网。目前,该区域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公里,新入网企业11家,完善农村三级供水管网1.8公里,全部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另外,湘家荡调整城乡环境长效保洁体制,形成涵盖城镇、公路、河道、村庄四大区域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新机制,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全过程管理,做到保洁覆盖率100%,农村垃圾回收覆盖率100%。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该区域加快提升绿化建设。目前已完成绿化465亩。同时,湘家荡区域内水域部分指标已达到三类水标准,依托现有的水系、绿地和道路,将绿道网建设与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东郊生态绿林的建设结合,已形成便捷通达的绿道网体系,绿地覆盖率超过3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