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需求风光不再 供应成大宗商品市场“关键先生”

   2014-12-18 中国节能网2070
核心提示:过去这一年很多商品市场的重大改变是,需求为王已成往事,供应面变成“关键先生”,而且2015年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下去。

过去这一年很多商品市场的重大改变是,需求为王已成往事,供应面变成“关键先生”,而且2015年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下去。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趋势,但却没有完全理解。很多市场评论仍然关注需求状况,把需求看作大宗商品价格的关键决定因素。

涉及到中国尤其如此,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一直被用来解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

问题时这种分析并没有对中国买进规模进行整体比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自然资源消费国。

中国今年前11个月原油进口同比增长9%,铁矿石到货量跃增13.4%,未锻轧铜增长8.3%,未锻造铝及产品增加13.6%,大豆进口则增长12.3%。

重要大宗商品中,唯有煤炭需求因经济放缓而下降,今年前11个月进口下滑9.4%。

当然,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中国储备原油和铜帮助提振进口,而中国减排举措令煤炭受到打击。

不过从一些方面看,这些因素会让人们忽视,供应--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才是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头条因素。

铁矿石的例子

最好的例子就是铁矿石,亚洲铁矿石现货价格.IO62-CNI=SI今年迄今重挫49%至五年半低点。

这是供应增加造成的,主要是澳洲两大生产商力拓和必和必拓向市场源源不断供应低成本铁矿石。

这两家公司坚称在当前价位仍能赚钱,他们预见到价格会下跌,并认为随着成本较高的生产商被迫退出市场,自己最终会赢得这场游戏。

虽然仍可能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我打赌价格下跌幅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最悲观的预期,供应并未像他们料想的那样快离开市场,而随着疲弱价格可能持续数年之久,他们的获利将会承压。

煤炭生产商也因为类似的误判而付出了惨重代价。澳洲纽卡斯尔动力煤GCLNWCWIDX年内迄今跌幅高达27%,并可能连续第四次遭遇年度跌幅。

问题并不在于需求未能达到预期,而是在于供应量甚至比最乐观的需求预估还要高出许多。

从煤炭和铁矿石身上已经可以看出这种状况。

接下来是液化天然气(LNG),澳洲的七个项目和美国的两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未来可能使得这个供应短缺的市场转为结构性过剩。

原油方面,美国页岩油供应增长被视为压低油价的一个因素,但伊拉克的产油量也一直在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讲,西方放松对伊朗制裁也造成了同样效果。

沙特阿拉伯决定维护市场份额,突显当前供应过剩将市场压制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都只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部分商品存在供应缺口

虽然有许多商品正面临结构性供应过剩,但也有一些商品存在供应缺口或者正朝着供应短缺的方向发展。

印尼对未加工矿石实施的出口禁令曾在今年初导致期镍价格飙升CMNI3,但镍市场随后认识到供应并不像之前担忧的那么紧张。

不过,印尼铝土矿出口禁令却已经造成铝市场趋紧,中国庞大的铝土矿库存在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正不断减少。

这令铝土矿成为一个良好的看多押注目标,并进而对氧化铝和终端阶段的产品产生连锁影响。铝虽然在中国国内仍然是供应盈余状态,但在中国以外地区正转向供应短缺。

铜今年也遭到卖压打击,也是受到经济增长乏力和供应预期增加的影响。

但拖累铜价的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在2015年转变,一方面是中国的发电站和基础设施建设料提升铜需求,另一方面是铜供应的增长面令人失望。

虽然供应将继续推动许多商品市场的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松忽略需求面的影响。

全球商品需求最可能出现的情景是温和增长,但如果中国政府决定提高支出来刺激增长,那么需求状况将因此改变。

中国推出刺激举措并不是绝对确定的事情,但每一项疲软的重要经济指标,都使出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增加。

整体而言,许多商品生产者都仍在竭力应对此前错误扩张所带来的困境。

历史往往带有重复性,像往常一样,由需求推动的商品荣景--这波繁荣是由中国引发的,已经造成了供应面的过度投资。

虽然交易量将依然强劲,但价格仍将疲弱,并且成本削减将继续成为当今市场的基本潮流。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