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我国加强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

   2014-12-25 中国矿业报2750
核心提示: 经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立项的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近日落户湖北荆门。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推进电子废弃物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经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立项的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近日落户湖北荆门。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推进电子废弃物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按照科技部提出的目标,该研究中心将成为我国资源回收和再利用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基地,促进相关企业从电子废弃物中获取稀有、稀贵、稀土、稀散金属的同时,对废塑料等非金属废料进行高附加值循环利用,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整体资源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勇介绍,我国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已达100亿吨,占全球30%以上,超过美国4倍,成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超级大国”。

2012年4月,科技部牵头六部委及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了《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导和推进全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等各种废物资源化科技创新。

当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线图,明确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列为关键技术开发。

2013年8月1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重点发展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等技术。提高稀贵金属精细分离提纯、塑料改性和混合废塑料高效分拣、废电池全组分回收利用等装备水平”。

尽管国家在产业政策、投资引导等方面力度很大,但当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陈勇介绍,我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水平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技术、装备落后,回收率整体偏低,资源化水平低,大量企业沿用的是“回收、分拣、打包销售”三部曲的捡垃圾传统模式;工程技术落后,专门人才缺失,99%的企业没有设立研发部、没有研发支出、没有专门研发人员,大型装备完全依赖进口。

该研究中心主任许开华介绍,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铁、铜、铝、稀贵金属、塑料以及玻璃等资源,经过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后,60%~80%的材料可以被分离成再生资源。但目前,如何从复杂的电子废弃物中提取稀有、稀贵、稀土、稀散等稀缺金属和实现废塑料等非金属废料的高附加值循环利用,同时又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是全球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难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