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分析)南水北调失败?水利专家释疑

   2014-12-28 中国节能网1490
核心提示:历经15天水程,汉江之水27日终于进京。然而,一篇题为《南水北调通水即失败》的文章却因其“脑洞大开”而在网上疯传。
        历经15天水程,汉江之水27日终于进京。然而,一篇题为《南水北调通水即失败》的文章却因其“脑洞大开”而在网上疯传。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日前接受记者专访,对网文中提及的“流速过慢”“泥沙沉积”“半道结冰”等三大质疑作出解答。
 
A
 
       水速太慢,调水目标难实现?
 
       这篇网文称,根据本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当天电视新闻中“大黄鸭”的漂流速度,推算出“通水时的平均水流速度为每秒0 .1米,输水量为每秒22.4立方米”。由此文章推断,南水北调真实水流量远远达不到设计指标,工程设计的“每年平均输水量”95亿立方米无法完成,并得出结论—“水流非常缓慢,证实工程完全失败了”。
 
       王浩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基本上是自流输水,主要依靠重力。中线干渠渠首陶岔到输水终点北京团城湖之前落差约为100米。江水在输送过程中要经过大量节制闸等水利设施。这些都会增加输水阻力,使水流慢下来。“但总体来说输水正常流速应是每秒1米到1.5米。”
 
       王浩认为,根据“大黄鸭”运动轨迹推算流速“不可靠”,水面和水底的流速会慢一点,而渠道中心流速最快,“不能仅根据水面轨迹来推算流速,而要精确的水利计算”,否则就是“以偏概全”。
 
       此外,95亿立方米是“多年平均调水量”,不是每年必须调水量。在最丰水年,中线工程可调水120多亿立方米;而在枯水年份,调水量会根据来水有所下降。
 
B
 
       泥沙沉积,已彻底毁掉工程?
 
       “泥沙沉淀将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该网文称,丹江口水库的水来自汉江上游的陕西,“水流湍急,泥沙极大”,汛期后丹江口的水因携带大量泥沙很浑浊,不能马上放水进入南水北调干渠,需要几个月在水库里沉淀干净,再放清水入干渠,但遗憾的是,南水北调工程指挥者马上放水入干渠,使得渠道淤满污泥,“这个错误的决策,不幸已经彻底毁了整个南水北调中线。”
 
       对此王浩回应: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不存在“泥沙问题”。
 
       他解释说,长江本来含沙量就很低,每立方米约为1公斤。汉江又是长江最大支流,比长江的含沙量还低。特别是近年来,陕西安康、商洛、汉中等地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使得汉江含沙量再次减少。
 
       “汉江汇入丹江口水库后泥沙会进一步沉淀,再加上中线工程取水口是从水库表层取水,而输水渠道都是混凝土衬砌,最后进入水渠中的泥沙可以说‘极其少’,根本不存在泥沙淤积问题。”
 
       据了解,2006年以来,我国先后投入100多亿元用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期间完成了1.4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使得库区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全线也采用全封闭立交设计,不与沿线河流、沟渠等发生关系。总干渠两侧还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并进行生态建设。
 
C
 
       半道结冰,影响南水北送?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长1000多公里,沿途气候差别很大。冬季往寒冷的北方送水,是否会“半路结冰”?该网文推断,在每秒0 .1米的水流速度下,输水渠道将降温到冰点,接触空气的水面会首先结冰,使水无法流至北京。“整个渠道的水基本停止流动,冰冻成一块,胀坏渠道、涵洞、渡槽,彻底破坏工程。”
 
       王浩表示,国家已充分考虑冰期输水问题并制定应急预案。“比如在结冰期我们会适当加大水的流量,让水位高一点,冰盖在上面,下面则有足够空间走水,有很详细的措施,专门经过国家论证并验收通过。对冰坝、冰塞等紧急情况也都做了应急预案,比如通过拦冰索等除冰设施,保障沿途水流通畅。”王浩解释说。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也能输水运行,只是会受到河南安阳以北明渠段水流表面结冰影响,输水能力会降低到正常情况的60%,但不会因结冰而影响南水北送。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