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能源舞台上的内蒙古姿态

   2015-01-08 中国节能网1900
核心提示: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获悉,今年我区将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确保能源工业稳定发展。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战略将出现根本性的重大变化。在国家能源战略框架中,我区能源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多点开花,亮点纷呈;2015年,自治区能源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我区“力挺”能源工业
 
      稳定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获悉,今年我区将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确保能源工业稳定发展。
 
      能源工业在我区工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保持能源工业稳定发展是稳增长的重要一环。自治区要求,各地要落实煤炭限产保价政策措施,严格控制新开工煤矿,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围绕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包头达茂、赤峰克什克腾等风电基地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指导意见》。
 
       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着力稳定能源工业发展。加快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了锡林郭勒——济南电力外送通道项目,争取国家同意鄂尔多斯华星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等开展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4条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火电项目建设方案和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开发规划。与此同时,推动扩大电力市场改革试点实施范围,全年蒙西电网多边交易电量361亿千瓦时,增长38.3%;蒙东地区大用户直供交易电量33亿千瓦时。
 
      呼石化2014年
 
      实现税费51亿元
 
      2014年,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加工原油391万吨,销售收入237亿元,实现税费51亿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各项控制类指标较好地控制在预算内,在严峻的困难面前,保持了全年盈利的稳定态势。
 
      2014年11月份,3858吨合格92#国Ⅴ汽油和2240吨国Ⅴ0#柴油发往陕西省。这是呼和浩特石化公司首次按国Ⅴ标准向陕西市场供应油品,也标志着该公司具备了生产国Ⅴ汽、柴油的能力。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在内蒙古地区唯一的炼油企业。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目前年原油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并配套建设了汽油质量升级项目,全面具备高品质汽、柴油产品生产能力。汽、柴油的硫含量成功控制在10ppm以内,达到国Ⅴ质量指标。目前,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正在调整生产和油品储运工作,确保国Ⅴ汽、柴油的生产和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顺利实施油浆回炼操作,目前工艺流程顺畅,设备运行平稳,预计每月可多产轻质油2100吨,每月可增效780万元。催化裂化装置每年可产油浆9万余吨。为挖掘潜力,增加效益,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展开以催化裂化催化剂为中心的多装置综合优化攻关:在现有催化剂的基础上,稳定控制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汽油辛烷值,提高丙烯含量,降低油浆产率;通过优化调整操作,使催化剂活性处于合理水平,装置生焦率较上半年下降1.67个百分点;通过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使原料残炭下降0.32个百分点。
 
      2014年,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攻坚克难,围绕精细操作这条主线,设置了汽油加氢、节能节水攻关和主要设备长周期运行攻关等11项优化攻关项目,有序组织生产运行,清洁生产和环保效果显著提高。
 
      为自治区能源发展出力
 
      201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五大基地”建设,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在自治区的谋划发展中,我区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为自治区能源发展出力。
 
      梳理2014年自治区能源发展脉络,亮点如下:
 
      总理考察风电企业:
 
      2014年5月份,李克强总理在赤峰市考察调研,他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创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品牌和标准,更加注重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电网安全运行:
 
      全区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2014年12月成功投产发电。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于我区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有效缓解蒙西电网火电机组的调峰压力,优化电源结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特高压外送通道:
 
     2014年5月,国家能源局下文批准建设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锡盟至山东输电通道和锡盟至江苏泰州输电通道等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全长约608公里,线路为准格尔旗—晋北—北京西—天津南,电压等级为交流1000千伏,输电规模600万千瓦,工程投资143亿元;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全长约1200公里,经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至山东省,电压等级为直流±800千伏,输电能力800万千瓦,工程投资193亿元;锡盟至山东输电通道,总长约730公里,以交流方式送出,电压等级为1000千伏,送电容量为900万千瓦,其中火电容量800万千瓦,打捆送出风电容量为100万千瓦(装机规模300万千瓦);锡盟至江苏泰州输电通道,总长约1619公里,以直流方式送出,电压等级为±800千伏,送电容量为800万千瓦,可送出火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打捆送出风电规模为100万千瓦(装机规模300万千瓦)。
 
      天然气管网供应网络:
 
      《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天然气发展建设总体实施计划》(2014—2020年)实施后,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旗县与旗县间高压管道互联互通的区域,也是全国第一个实现CNG标准站和LNG自液化站示范性、规模化布局的区域。届时,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将形成以天然气长距离高压输气管道为主脉络、以各旗县高压支线管道为延伸、以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为补充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天然气管网供应网络。
 
      煤制气重大项目:
 
      我区华星煤制气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路条。华星新能源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煤制天然气40亿立方米,计划总投资229亿元。新蒙能源鄂尔多斯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内蒙古华星新能源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以及内蒙古伊泰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还被列入国家鼓励社会投资的重大项目。
 
      政策扶持:
 
      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严格准入集中发展,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光伏产品应用等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
 
     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进入全国81个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之列。这是国家对入选城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
 
      新能源汽车:
 
     呼和浩特和包头被财政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列入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名单。为此,我区制定了5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
 
     风力发电供热:
 
     乌兰察布市利用风力发电低谷进行供热,在用电高峰时发电上网。中电投在四子王旗风电供热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可承担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每年可以节省10400吨标准煤。华电中旗风电供热项目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可承担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每年可以节省2000吨标准煤。
 
      清洁能源产业:
 
      2014年清洁能源产业占到巴彦淖尔市电力装机的一半;阿拉善盟2014年清洁能源产业稳健发展,晟辉能源20兆瓦金太阳项目建成投产,阿左旗2×330兆瓦热电联产、太清三花太阳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百万吨煤化工项目:
 
     坐落在兴安盟扎兰屯市岭东工业园区的全区最大煤制化肥项目——百业成集团百万吨煤化工项目设备安装开始收尾。
 
……
 
      抓住推动能源革命机遇
 
      2015年,自治区能源发展有什么样的机遇?
 
      国家政策之推动能源革命:
 
      2015年全国能源会议提出,2015年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安全、稳定、多元、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着力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继续深入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大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科学论证,认真抓好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扎实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大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亟待集中力量攻关的重大前沿技术;大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电力、油气和能源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同步,创新能源管理机制。
 
      行业发展新思路之多产业深度融合:
 
      新常态下,自治区能源化工行业确定了2015年的转型思路:做强现代煤化工,同时加快煤基化工与盐碱化工、光伏、新材料等产业深度融合。
 
      2015年自治区确定要加快建设能源化工循环产业体系,促进转型升级。一要提升改造传统化工行业,延长产业链,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二要做强现代煤化工。三要推动盐碱化工与煤基化工深度融合。
 
      同时,2015年自治区还将加快构建2条产业链,一条是煤炭—电力—多晶硅—单晶硅—光伏制造循环产业链。另一条是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产业链。
 
      按照长远规划,到2020年,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达到50%以上,天然气产量达到800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产值达到煤化工总产值的70%,全面形成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
 
      我区在国内的能源资源优势依旧十分突出。全区电力总装机接近9000万千瓦,煤炭产量在10亿吨左右,稀土产销量居世界首位。
 
……
 
      2015年,我们有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我们有行业的发展新思路。2015年,我区能源领域依然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为载体,把转方式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资源产业链条相结合,在能源舞台上继续展现内蒙古自信的姿态。
 
      新常态下清洁能源
 
      发展要做好风险防范
 
      近年来,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电力系统的生力军,在我国能源发展,特别是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推动能源革命的新态势下,我国能源行业起步沿着清洁、绿色、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前行,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在推进能源革命的一年中,我国对清洁能源发展更加重视,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升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洁能源是能源革命的生力军
 
      “能源的消费是一个刚性的需求,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是相关的,很难改变。虽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但其还是要增长。我们在能源革命里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把能源消费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
 
      清洁能源是撬动能源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我国逐步对能源革命展开部署,确立“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发展清洁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大势所趋。
 
      “如在5—10年前,说将可再生能源能够作为电力发展的主导能源之一,大家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弱小’。”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我国2005年通过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 《可再生能源法》,随后10年里,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保持在1400亿千瓦时以上,使其成为我国继火电、水电后的第3大电源,这很了不起。过去很难想象通过一个个风机转动就可以组成这么庞大的电源系统。”作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我国同时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全产业链。
 
      相关数据显示,非化石能源中核电、风电、水电发展较快,火电增长速度较慢,利用小时下降比较大。
 
      清洁能源发展要做好风险防范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整个能源转型里一个很大的比例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石定寰表示,能源革命非常艰巨,与我国能源发展及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在思想观念上要进行转变。“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对于我国是很大的挑战,这个形势下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看得更加明确,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措施,没有革命性的思维,我们很难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目标。
 
      “新常态”下,能源发展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其自身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直接影响。
 
      按照去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而当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越高,单位GDP的能耗和整体资源环境消耗就越少,经济结构就会越“绿”。但随着能源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对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必须做好防范。
 
      “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和房地产业一样,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主要动力来源。过去我们高速前进,现在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化解过剩产能和泡沫,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会形成较大冲击,甚至出现区域塌陷现象,也会诱发金融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从整体上看,我国新一轮改革其实已经开启了一场改革与危机的赛跑。如果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取得突破,则可以避免一场系统性的危机。反过来,如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迟迟不能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则可能需要一场危机来迫使市场主体进行调整。”
 
      传递专业有力的声音
 
       能源领域备受瞩目,自治区能源发展砥砺奋进。
 
       今天,《内蒙古能源》以崭新的面貌,初次与您见面。
 
       《内蒙古能源》根植于自治区能源发展沃土,秉持“高端、新锐、深度”的办刊理念,展示我区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见证我区能源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进程。
 
       这是全新的开始,我们希望传递专业而有力的声音,以更宽的视野,用心解析自治区能源发展态势、方向,记录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坚持信息量与可读性并重,让《内蒙古能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您的需求和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