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或达几十万亿 玩儿的还是房地产?

   2015-01-22 搜狐证券2260
核心提示: “一旦土壤(修复)市场打开,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几十万亿元才能解决土壤问题。”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表示,“我们也在考虑资金怎么来,资金机制怎么建立。”

“一旦土壤(修复)市场打开,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几十万亿元才能解决土壤问题。”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表示,“我们也在考虑资金怎么来,资金机制怎么建立。”

而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表示,“土壤修复空间巨大,但是目前政策和商业模式的问题没有解决,唯一能做的是土地置换和房产结合。”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学习与创新。

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或将有几十万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除了大气、水、固废污染治理外,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也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热点。

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检测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大半的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该中国农科院预测,至2015年,中国除江西、山西之外的中部和东南部省份,均将因为过量用氮而成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潜在高风险区。

土壤修复的过程相当漫长,想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土壤学、农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与相关生产单位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土壤修复市场在中国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市场。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8日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土壤治理市场规模一旦打开,规模或达几十万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有近1000亿美元。

挂羊头卖狗肉 土壤修复玩的还是房地产

污染场地经过修复,变成政府储备土地,经过房产商开发变成商业用地,在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看来,这几乎是目前面对“土壤修复”这个大蛋糕仅有的商业模式。

土壤修复市场蛋糕很大,但短时间做大不现实。“政府手伸太长,房地产开发商利益诉求太大。现在能做的项目都是房价很高的地方,三线城市做不成,房子卖几万块钱就没问题了”。如果按照新的、比较严格的标准,很多土地都要修复,但很多时候并未修复就盖了房子。文一波表示,在这块有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但是执行都不到位。

到目前为止,已经修复的污染场地治理费用都在千万元以上。考虑到全国土地污染的严重性,“财政也没有力量支持那么大花费的修复。”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污染场地修复会主要由开发商来主导。所以目前企业就会选择一些缺口较小的项目来做。“一个是财政补贴大的,一个是土地开发价值高的。”

土壤修复其他商业模式 政府让利是关键

土壤修复市场商业模式单一的问题可能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业内正在探讨一种类似于BT/BOT的“带资修复”的新商业模式(BOT是指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BT是指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

如一家企业和政府合资开展项目,其中51%的资金以钱款方式支付,另外49%以土地作价。在治理好土地以后,这个项目就建设一个产业园区,修复企业作为该园区的开发商,在招商的时候回收另一部分利润。该模式目前尚处于观察阶段,因为该盈利模式的周期在10年到15年,时间就成了风险。

但在当前阶段,尤其是面对广大没有商业价值的农田污染地块,政府的支持是修复得以进行的动力。政府把未来的利益让出一部分,才能吸引投资,比如开发区开发的利益绑定,低息贷款,或者其他利益。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