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青岛港工人群体先进事迹纪实:以个人梦托起港口梦、中国梦

   2013-08-14 中国节能网3240
核心提示:……这是青岛港实华公司装卸三队运行一班的一次主题班会,在这样一个大多是25、26岁的年轻人的小集体里,人人渴望比拼才艺、为集团创新增效,人人渴望实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从小集体到大集团,“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思想不变,个人梦推动港口梦、中国梦的氛围
青島港繁忙的作業現場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4日訊(記者 李方) “班長,我可以現場背出燃料油工藝流程圖,你們可以隨便考我,絕對不出差錯。”“班長,我去年拿了公司比武冠軍,今年的夢想就是要拿集團比武第一名!”“班長,我來説一下,我覺得只要肯幹,幹好每一天,青島港就會讓我完成夢想,會讓我們大家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青島港實華公司裝卸三隊運作一班的一次主題班會,在這樣一個大多是25、26歲的年輕人的小集體裏,人人渴望比拼才藝、為集團創新增效,人人渴望實現夢想、實現人生價值,從小集體到大集團,“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思想不變,個人夢推動港口夢、中國夢的氛圍不變,人人尋標定位、對標定向、達標定量、奪標定期、創標定責,人人練絕活、強技能、提效率,把工人夢融入港口夢、中國夢,敢於做夢、勇於追夢、努力圓夢,推動青島港攻堅克難、轉型發展。

  作為運作一班的班長,張勳峰的學歷並不是最高的,但一定是最愛學習、最愛讀書的一個。2000年,張勳峰從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畢業進入青島港實華公司工作,操作能力比較強的他獲得了集團第一名的榮譽,由於工作出色,2004年被提拔為班長。這些年,為了和外籍船員打交道,張勳峰參加青島大學成人高考學習英語,現在的他口語交流不成問題;為了提升管理能力,他去青島廣播電視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平時的管理中,提高班集體的學習力、向心力、戰鬥力。

  13年來,從一名碼頭工人成長為運作班班長,從中專畢業到拿到本科學位,今後還要報考全國註冊安全生産工程師,張勳峰覺得自己在青島港實實在在收穫了很多,他説,“是集團鼓舞學習,鼓舞進步的氛圍影響了我,是海港的大舞臺讓我夢想成真。”

  在張勳峰的帶領下,運作一班的其他成員以他為榜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琢磨技能,不斷提升自我要求,有搞了30多項創新發明、創新工具的“小發明家”劉浩,有能夠將燃料油工藝流程圖倒背如流的“工藝通”吳樹林,還有08年來港,拿過公司比武冠軍,夢想拿到集團冠軍的郭實……

  在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

  像運作一班這樣好學好強的小集體,在青島港近3萬名職工的大集體中,還能找到許多。青島港年年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機制,知識分子評聘職稱,技術工人考工晉級,農民工與城市工同工同酬同權。可以説,集團內部公平競爭和富有活力的職業生涯,激發了職工崗位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如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許振超、十八大農民工代表皮進軍等時代先鋒,在他們的感染下,港口職工萬眾一心謀發展,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發光發熱。

  青島港集團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鄭明輝指出,在青島港,想學就有機會、想幹就有舞臺、幹好就有前途,在用人機制上“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唯年齡”,建立了在崗位上培養人、在實幹中使用人、以榜樣的力量帶動人的激勵機制,這樣,就把港口變成了發現人才、培育人才、造就人才的肥沃土壤,使一批又一批的先進工人群體在青島港層出不窮。

  目前青島港有4名職工擁有“全國技術能手”的稱號,邵澤山就是其中一名,他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操作部二大隊橋吊司機,中國優秀青年技師,他的師父正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金牌工人”許振超。

  工作11年來,邵澤山一直是一名橋吊司機,他每天的工作是登上四五十米高的駕駛室,操作橋吊,將集裝箱準確無誤地放在船舶或是拖車上。邵澤山説,他的工作必須聚精會神、全神貫注,需要極強的責任心,對每一艘船舶、每一輛拖車,乃至人員、集裝箱的狀態都作出精準的判斷。

  在外人看來,這也許是11年不停地低頭重復一個動作、做一件事而已,但在邵澤山看來,工作遠不止這樣簡單。“剛入港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學到的知識在崗位上得以發揮,然後掙錢、養家糊口。工作久了以後,慢慢地,我發現工作有了新的方向,不能只掌握一門技術就完事,還要想著如何節能增效。”邵澤山説。

  在工作中,邵澤山特別關注橋吊的節能操作,總結創造出了“六到位節能增效工作法”,使得每裝卸一個集裝箱就可節約4秒鐘,每小時單機效率可提高3個自然箱,成為公司節能增效的利器。另外,邵澤山改造了橋吊照明燈,一年就可以為港口節省40多萬元電費。

  “這個事兒做成以後,我發現我不光是一個司機,我還可以去創造價值,從而實現我自己的人生價值。”邵澤山説。

  在青島港,集團和下屬公司每年都舉行生産比武競賽,鼓勵員工勤練“絕活”,提高工作效率,並對比武競賽中獲勝的員工授予“員工品牌”。鄭明輝表示,目前,青島港已經擁有了1380多個員工品牌和1800多個絕活。平均每17個人中就有一個員工品牌,每13個人中就有一項絕活,僅今年以來,全港就有32000多人次參加生産競賽,創造、刷新生産紀錄263項次,港口作業效率持續攀升,競爭實力不斷增強。

  2004年至今,邵澤山和他的隊友先後八次打破和刷新集裝箱裝卸效率世界紀錄,青島港碼頭的作業效率,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碼頭之首,因此被譽為“振超團隊”,他們用辛勤的付出擦亮“振超效率”品牌。

  以個人夢推動港口夢、中國夢

  作為青島前灣聯合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機械隊隊長、黨支部書記,何德明手下帶領著502名員工,管理和使用著世界最先進的29台橋吊和69台軌道吊,總資産近22億元。何德明説,他的責任就是把自己在青島港的成長成才經歷分享給每一名職工,給他們希望和動力,帶領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團隊追尋夢想,給他們實現夢想最好的舞臺。

  自2007年當上機械隊隊長,管理的團隊從不到一百人,慢慢發展到五百多人,何德明這些年一直在培養年輕人,在他的隊伍裏,90%是80後、90後,72.4%的職工是大學以上學歷,正處在有夢想、有追求的階段。

  何德明組織經驗豐富的老司機,編寫了5本30多萬字的培訓教材。用新的教材和新的方法培訓新員工,培訓時間從2年縮短到72個培訓課時。2年來,培訓的6批近400名司機全部一次性通過青島市專業技能考試,其中,有58人成為了高級工,9人成為了技師,6人次成為了集團品牌員工。

  在何德明看來,現在的大學生知識面非常廣、學習能力強,是以往的工人所沒有的,但是吃苦能力不夠,遇到挫折心理素質不夠是他們的缺陷。“所以要幫他們規劃成長路線圖,分階段、腳踏實地的工作,他們需要榜樣的力量,”何德明肯定地説,“如果一開始幫他們規劃好人生路線圖,他們的前途和發展不可限量,因為他們腦子裏能出點子。”

  何德明在青島港工作了18年,感受著企業在轉型期的變化——從當初純粹的碼頭裝卸企業轉向物流等更多服務,延伸了産業鏈,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體現到職工身上就是出力少了,産生的效益大了。”何德明説。

  在青島港“大家庭”的氛圍下,每個人都是積極向上的心情,都願意把事兒做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都在想著如何為港口增效節能,實現人生價值。

  正如鄭明輝所説,職工與港口已經結成了緊密的命運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正是近3萬名職工個人夢想的實現,推動了港口大夢想的實現。

  “我的夢想就是和廣大職工一起,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港口的命運、職工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帶領大家艱苦奮鬥,早日把青島港建成世界強港,讓廣大職工過上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好日子。”鄭明輝説。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