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湖北严厉制裁 倒逼污染企业退出

   2015-01-29 长江商报2780
核心提示: “绿色决定生死。”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重视生态和环保问题,提出制订出台湖北省生态文明(生态省)建设考核办法,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和约束制度。

“绿色决定生死。”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重视生态和环保问题,提出制订出台湖北省生态文明(生态省)建设考核办法,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和约束制度。昨日,省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时纷纷建议严管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发现污染问题,用严苛的追责制度,倒逼污染企业退市。

园区实行污水集中处理

“没有青山绿水,谈何经济发展?”谈起生态环境问题,政协委员们都深有感触。不少委员认为,相比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在环保意识上还很欠缺,尤其是排污处理的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应该探索以工业园为主体的集体排污处理方式,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省政协委员杜耘说,德国对企业排污有极其严苛的标准。有一年,他到德国参观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这家企业排污经过严格的处理循环,可以直接排放至莱茵河。一打听,这家企业每年仅在污水处理方面投入的研发资金就达30万欧元。“这个数字,不可想象。”杜耘说,他们研发的处理系统销往全世界,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杜耘认为,作为企业,应该有责任意识。他建议在探索治理污染的机制举措上,可在工业园区里做整体规划,建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完善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省政协委员陆培祥表示,在这个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加大政府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用环境指标限制、约束生产,用最严厉的制裁逼迫高能耗、重污染企业退出,反过来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推手,政府部门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环保“红线”不是弹性线

在对生态保护的问题上,政协委员们认为,我省陆续出台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地方法规,在法律法规上已相当完善,但从上至下的分级监管方面仍应下功夫。政府部门划定的“红线”标准,应该是不能碰的“高压线”,而不该有弹性。

“发动群众的力量,参与到环保监管中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省政协委员杨劭表示,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真正行动起来,将处罚落实到位,威慑高污染行为,还湖北一片碧水蓝天。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