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王永利:PPP模式遭遇“上热下冷”

   2015-02-02 经济观察网1720
核心提示: 自去年国务院43号文发布以来,重塑地方债务模式成为市场聚焦的话题。一时间,市政债、PPP等创新融资模式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然而在中国银行资深研究员王永利等多位业内人士看来,PPP模式需要制度完善,地方融资创新仍然“在路上”。

自去年国务院43号文发布以来,重塑地方债务模式成为市场聚焦的话题。一时间,市政债、PPP等创新融资模式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然而在中国银行资深研究员王永利等多位业内人士看来,PPP模式需要制度完善,地方融资创新仍然“在路上”。

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2013年审计中,按照政府对于这些平台的债务的义务分了三类,一类是政府全承担,一类是政府部分承担,再一类是政府有救助责任,这三类中在2013年底摸底的比例基本上是3:3:4”,在周五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主办的第三届年会上,长安信托常务副总裁陈英透露,2014年底,这个比例已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政府承担全部偿债责任的债务占了90%,部分承担的占了6%,救助责任占比则是3%到4%。

陈英认为,确认地方债的风险程度仍需要看2014年审计结果国家认定的情况,“就我们了解,在至少是我们所操作的跟地方政府平台的合作中,基本上都有当地政府的各种形式的,按照第一种形式的政府兜底的形式存在,这个我们认为风险是基本可控的。”

PPP模式“上冷下热”

谈及当下大热的PPP模式,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经理高见认为,PPP模式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实现平等的产权保护:“很多PPP项目里面并不一定民营资本都是大股东,都是他们说了算,如果面对公家的力量的时候他没有一个平等的产权保护,这个比较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陈英指出PPP模式的产权保护问题仍待探索,“有些项目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京港地铁,它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有些项目不一定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如果以融资为主业,就是以融资为主,本身没有资产和运营实例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怎么保证风险控制,怎么样保证现金流,怎么样保证退出?”

事实上,对于PPP模式而言,一个透明的市场化选择机制是其是否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而这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

中国银行资深研究员王永利指出,如今PPP模式的推广已然遇到了上冷下热的困境,“我到了一些地方,跟地方领导交流的时候,第一他们感觉压力很大,钱不知道怎么来。第二拿什么项目出来?如果好的项目能赚钱的项目我为什么要拿出去?我拿一些不好的项目谁来呢?”王永利说道。

在王永利看来,解决地方债务问题需与金融体制改革配套实施。他指出,从长远来看,未来金融市场的改革如果不见起色、国债收益率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利率市场化也会受影响,“从这些角度来讲,地方政府的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体制改革,以及进一步的预算体制的改革都要配套进行。”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