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专家谈中国移动2015:面临三大问题

   2015-02-04 中国节能网2220
核心提示:野村综研(上海)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接受笔者采访表示,2014年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十分成功,成功弥补了网络的短板,4G网络为中国移动构筑了杀手级优势。
  野村综研(上海)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精品网络是基础
 
  野村综研(上海)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接受笔者采访表示,2014年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十分成功,成功弥补了网络的短板,4G网络为中国移动构筑了杀手级优势。
 
  精品网络曾经是中国移动在2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迅速崛起的支撑点。近年来,虽然一直在提运营商管道化焦虑,可是如果连管道这个最基础的优势都不存在的话,“大象也可能随时倒下”。现在看来,中国移动在4G时代已经牢牢稳住了管道。凭借4G的衔枚疾行,中国移动成功带动了终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快速发展。
 
  在陶旭骏看来,融合通信和数字化服务是在良好的网络基础之上寻求在新形势下快速增长的探索。在OTT的趋势下,中国移动选择了融合通信这张牌,可以看到运营商对通讯录争夺仍然很在意,希望用户使用习惯仍然在移动自己的平台。RCS需要运营商对底层定制,在补贴压降的发展环境下如何说服更多手机厂商共同进入将决定融合通信最终的成效。
 
  对于第三条增长曲线数字化服务,陶旭骏表示,这是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普遍选择。但是未来数字化服务必然是一个产业链各方分食的市场,不会像10年前般完全由运营商主导的“带有围墙的花园”。是否要将数字化服务的所有领域所有环节全部做遍?又能否将这些都做到极致?中国移动的出发点必须明确,这将决定投入资源规模以及采取何种做法。在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探索中,能否通过数字化服务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将决定中国移动能否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伟大运营商。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
 
  4G时代,对用户吸引更多来自互联网服务。2015年如何继续打造4G精品网络,快速拉动2G、3G用户向4G过渡是中国移动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笔者采访表示,流量业务增长仍然是中国移动收入增速最快的领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韩国4G用户月均流量已经超过3个G,而中国移动公布的4G用户月均流量600M。运营商需要给用户提供使用流量的途径,如何在数据业务增长、收入增长和用户体验提升,达到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有一天,流量成为运营商唯一的筹码,仅仅在流量经营方面开展创新足以让运营商在新格局中赢回以前的荣光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流量是一个标准化的消耗品,用户并不会觉得现在用的1MB流量的价值高于之前使用的1MB流量,但对于OTT应用却可以让用户在持续使用中产生额外价值。其次,运营商需要频繁增加投资而流量价格由于竞争还在快速下降,结果就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要远远低于OTT。
 
  中国移动提出了寻找第三条增长曲线,发力数字化服务。付亮表示,数字化服务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容,二是服务。最近挂牌成立的咪咕,是就内容方面数字化服务的积极探索。
 
  有些业务不需要第三方介入,中国移动可以自己来做;有些需要第三方介入的业务则需要中国移动能真正以开放的心态引入优质第三方资源。数字化服务,运营商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移动需要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
 
  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未来面临三大问题
 
  在中国移动2015年工作会上,中国移动提出,要保持其在4G网络上的优势。虽然中国移动在2014年凭借先发优势,以突破9000万的用户数占据了4G市场近93%份额,但在龙争虎斗的2015年,中国移动想要继续在4G用户发展上拔得头筹压力仍然很大。
 
  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表示,2015年中国移动将进入4G的快速发展期。由于FDD牌照还未发放,因此前期中国移动在4G市场的空间依旧广阔。基于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和广泛覆盖,中国移动已获得了良好的4G用户口碑,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其原有的2G和3G用户向4G迁移,而且有机会挽回其在3G时代流失的高端用户。
 
  就中国移动提出的打造4G精品网络,马继华认为,最关键的是完成4G网络优化。只有实现深度的网络覆盖,创造优质的用户体验才能令其在4G市场上站稳脚跟。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应与终端厂商携手,推动LTE终端和全网通手机的规模生产,以更好、更平价的终端来带动用户对其4G网络的选择。而在价格策略上,随着4G用户基数的节节攀升,中国移动建设4G网络的成本在慢慢收回,应逐步下调4G套餐资费,让大众用得起,从而加速4G的普及。还有一点就是,基于4G网络的特性,中国移动应打造一些新应用来刺激用户消费流量损耗高的内容,尤其是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应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加速互联网化的内容创造。
 
  艾媒咨询CEO张毅:发展融合通信内部挑战大
 
  中国移动曾多次以融合通信为主角,为用户描绘出一个关于生活通信的美好未来。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OTT发展的迅猛势头已不可逆,在大势所趋下,中国移动推出融合通信,是为了利用其基础通信能力,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继续唱主角。
 
  在中国移动2015年工作会上,中国移动提出要在全面实现融合通信的商用。张毅认为,在推动融合通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移动要面对的内部挑战很大。第一是能否通过融合通信增强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将通信管道智能化,从而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第二是内部竞争的挑战,从原有的语言、短信等业务切换到以流量计算的融合通信业务的过程中,传统业务与新业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就涉及了集团内不同部门的利益,而在运营商内部考核严苛的情况下,如何在处理不同部门的利益方面找到平衡点,需要中国移动深思熟虑。第三是如何吸引用户去使用融合通信业务也是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单纯地将卖语音、短信变为卖流量,对于习惯了通过微信等互联网OTT实现社交、阅读、查询等多项功能的用户而言,吸引力并不够,利用融合通信创造富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是中国移动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张毅表示,国外的一些电信运营商也有尝试做融合通信的,但大部分都失败了,其原因是在错误的时间推出了正确的产品。目前4G网络正在逐渐成熟,纵然中国移动实现融合通信商用的挑战诸多,但从时间上来讲,对其是个好的机遇。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