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第五届中美能效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2014-07-25 中国节能网750
核心提示:6月11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美国能源部主办的第五届中美能效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共200多名代表参会。国家发改 委副主任解振华、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丹尼尔森出席会议并致辞
  6月11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美国能源部主办的第五届中美能效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共200多名代表参会。国家发改 委副主任解振华、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丹尼尔森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中美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签署了能效人才培养、加强中美低碳生态城市示范点项目合作、企 业能源和资源绩效提升及能力建设、分布式用能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并于当日下午举行三个平行论坛,中美两国代表就能效合作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中美能效论坛在中国第24个节能周期间举办,这对于深化两国在能效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各国 都面临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 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世界银行发布的2013年评估报告显示,虽然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了全球的 57%,成效明显,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水平比先进水平高两倍多。因此,我国与能效水平发达的国家的合作需要更加深入和具体,要真正实现国务院提出的 “在发展中节能,在节能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另外,他还在讲话中总结了下一阶段我国在节能减排工作中 的六个方面的部署。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严格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培育能源审计等第三方能源机构,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二是大力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扶持政策;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的节能,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的行动,推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四是完善节能法律标 准体系,加快推进节能法制化,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节能执法力度;五是推行市场化节能机制,完善和落实支持节能的财税政策;六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完善 节能考核制度,严格控制地区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最后,解振华对深化中美两国的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即进一步增强互利合作、为两国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创造条 件、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
 
  丹尼尔森在致辞中介绍,奥巴马总统宣布了一系列与能效有关的重大承诺及行动计划,提出 将能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并颁布实施了工商业建筑中的大型电机,以及食品储存冷却器和冷冻机两项新的能效标准。他表示,美方将会继 续深化与中方的合作,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 美国驻华使馆公使康达、美国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主任桑多利、世界银行王晓东、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余红辉分别就合同能源管理相关问 题、建筑节能的相关路线、美国节能工作的发展和借鉴经验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讲解和探讨。
 
  下午,举办了建筑能效、工业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三个议题的平行论坛,发言嘉宾就多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分论坛上,国家发 改委资环司节能处处长陆新明介绍了我国现阶段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提出,我国现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情况是政策 给力、企业努力、平台得力,但是存在着找项目难、做项目难、分享效益难三方面的困难,并且节能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滞后,缺少先进技术,融资存在瓶颈,市场环 境急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加强多方交流,推广技术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副主任秘书长赵 明在发言中提出,现在我国ESCO模式以节能效益分享型为主导,要逐步走向资源整合,打造“超级ESCO”,提高服务水平、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中美合同能源管理机遇分析议题中,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Bo Shen对《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经验和机会白皮书》进行了深度和专业的解读,对推动两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 节能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于震、国网节能公司节能评估咨询中心副主任徐杰彦也对建筑领域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具体问题和发展进行了阐释。
 
  北京世纪微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剑锋、江森自控能源解决方案和服务总经理Ling SiewHooi等来自中美两国的企业代表在中美合同能源成功项目研究议题中分别分享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合理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中美能效论坛是落实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果及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能效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论坛每年一次,由两国轮流举办,是中美能效合作的重要平台。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