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钢结构建筑管理与技术比翼双飞 掀节约风暴

   2014-12-13 中国节能网620
核心提示:随着绿色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强制要求新建筑至少满足一星级标准,否则不允许兴建,产业化模式也将大行其道。
随着绿色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强制要求新建筑至少满足一星级标准,否则不允许兴建,产业化模式也将大行其道。

“适应当前建筑工业化需求,相关企业还得从标准化生产、模块化管理上做文章。”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告诉笔者,为提高生产中的“有效产出”,引进TOC管理理念可以将“模块化管理”落实到生产中,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为企业开拓市场再添一张“王牌”。

一栋30层的钢结构住宅,75天封顶,从第七层开始,一楼就可以开始简单装修,从十层开始,一楼就可以开始精装修。整个工期可以控制在1年以内,而传统混凝土完成同样的工程,则普遍需要2至3年——这是TOC管理理念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未来生动一幕。

“通过科学体系与先进的TOC管理思想的合力,达到最大化的收益。”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表示,以“10亿元房地产项目”为例,在传统模式下开发周期需要3年,总项目利息成本约为1亿元,按利润率10%计算,3年工期的项目盈利1亿元;如今在TOC模式中,钢结构项目开发周期需要1.5年,在相同年利息基础上,利息成本约为0.5亿元,节省了0.5亿元利息,相当于盈利1.5亿元。

从高速度到新常态,除了管理模式大刀阔斧改革外,也需要引进科技创新,让企业自身能够“强筋壮骨”。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叶明日前表示,绿色建筑发展到现在自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建筑企业也应该借助管理模式变革机遇,打出科技核心竞争优势的“组合拳”。

据悉,钢结构建筑领域,凭借不断自我更新的技术,造价成本在逐渐降低,彰显钢结构的优势,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优势。而以深耕钢结构领域30余年,专注钢结构住宅10余年的杭萧钢构为例,其最新研发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正在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压缩工程造价,提升住宅得房率。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