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黑烟滚滚”却“股市 飘红”,27家上市公司为何不怕新环保法?

   2015-03-08 |2070
核心提示:综合新华社电 工厂上空,企业超标排放,黑烟滚滚;股票市场,公司股价岿然不动,甚至一路飘红。日前,一份上市公司“排污榜”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但榜上有名的公司却大多对此无动于衷。
     ■ 调查
 
     综合新华社电 工厂上空,企业超标排放,黑烟滚滚;股票市场,公司股价岿然不动,甚至一路飘红。日前,一份上市公司“排污榜”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但榜上有名的公司却大多对此无动于衷。 
 
     截至两会开幕排污榜已公布8期。据统计,排污榜发布以来,共有27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记者看到,在前7期中,华电能源、申能股份等上市公司旗下企业期期上榜;宁夏建材、中国铝业等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也上榜5次以上。然而,榜单发布两个月以来,上市公司反应冷淡。截至3日,只有5家出面回应,对超标排放作出解释。
 
     按日计罚震慑力仍不足
 
     沈阳塔山废电池熔炼厂老板杨某将炼铅产生的酸液倒入水沟,使附近10亩土壤被污染。2014年7月,开办黑加工场13年的杨某因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检察院批捕,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罚金10万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表示,“过去我国环境违法成本低,建设项目违法最高罚款20万元,与大型工程几百亿元的投资相比,罚款尚不及一天的设备租金,法律的威慑力很低。”
 
     继“两高”出台解释、新环保法生效以来,按日计罚、对企业负责人人身的处罚等规定,使违法成本有所增加。王灿发表示,已实施按日计罚的重庆市曾做过统计,企业违法行为改正率从过去的4.8%增长到实施按日计罚后的84%;而过去一年中,环保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环境违法行为的案件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
 
     但有地方环保部门认为新环保法虽规定按日计罚,但钱还是罚得少,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的商业成本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表示,新环保法其实有很多手段可以惩治排污者,比如对污染企业查封、扣押,勒令企业限制生产;还可以向公安机关转移违法犯罪线索,利用刑事打击手段控制污染者;还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保部门可以协助司法机关让排污者付出巨额赔偿等,都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
 
     排污信息影响不了股市
 
     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的同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证券时报联合推出“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风险排行榜前20”。这份上市公司的“排污榜”每周公布一期,截至两会开幕已有8期。 
 
     “这是我国第一个为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环境责任风险的工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排名越靠前,说明企业超标排污越严重,也就会承担更大的处罚风险。一直关注这份“排污榜”的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所所长赵立欣评价说,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份“黑名单”。 
 
      榜单的排污数据来自28个省份环保厅官方网站对外公开的企业自行检测数据,这些企业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为主。 
 
      记者看到,在前7期中,华电能源、申能股份等上市公司旗下企业期期上榜;宁夏建材、中国铝业等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也上榜5次以上。据统计,排污榜发布以来,共有27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 
 
      然而,榜单发布两个月以来,上市公司反应冷淡。截至3日,只有5家出面回应,对超标排放作出解释。有的回应还略显诚意不足。例如,某上市公司承诺在既定日期前实现达标排放,但最终食言。 
 
      排污榜并未在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上引起波澜。3日新榜发布后,排污榜上多家“常客”的股价并未出现大幅波动,甚至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在国外,环境信息对上市公司影响是巨大的。”证券时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张旺说,“但我们的排污信息暂时还影响不了股市。除了排污榜初创影响力不够外,更主要是以前排污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产生实质影响,因为即便处罚也不会增加公司太大的财务成本。”
 
      环保人手有限装配差
 
      除了财务、办公室、内勤、退二线人员,平均在岗年龄超过48岁,且无一人学环保出身,是湖南湘潭市雨湖区环保局在岗一线执法人员的现状。
 
      雨湖区环保局的情况并不是个案,队伍老、专业性差、人员编制少、队伍小已是中国环保执法部门的多年顽疾。全国多地市区级环境监测大队只有五六名队员、县级队员通常只有2至3人,却要负责数千家企业。还有的企业采取白天正常生产、晚上违规排放,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等办法逃避监管。
 
      新环保法虽被称为“长了牙齿的法律”,环保部门却广泛面临人手有限、执法装备差等难题,难以满足执法需求。而相对缺少公共财政支持的现状,也使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经费大量来自执法,司法公正性和严肃性难保,频频呼喊“小马拉不动大车”。
 
      新规要落实到考评机制
 
      记者调研了解到,西部一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收入低,小企业税收在当地财政收入中占据相对更大的比例,尽管一些小企业工艺设备落后,经常造成环境污染,但地方政府很难下决心彻底关停。
 
      对于落实新环保法,加大对上市企业的处罚力度,一些基层环保干部认为,还需要兄弟部门的有力配合。一位基层环保官员告诉记者,新环保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执法权,然而实际执法时需要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配合。“但好多时候都是环保一家着急,一些环境违法案件交到其他部门手里就不了了之。”
 
      更重要的是,地方主政官员要切实履行环保责任。
 
      赵立欣说:“社会上有句话,污染是大家的,GDP是我个人的。新环保法实施后,仍不能排除有的地方政府出现因顾忌GDP而治污松劲的情况。所以考核地方的指标要更多向生态环境倾斜,这样地方政府才敢于向‘财神爷’上市公司亮出环保法的‘牙齿’。”
 
      业内人士表示,铁拳治污,要落实到领导的“官帽子”上,应督促各地将环保法中的新规真正落实到考评机制中。王小康认为应改变“以GDP论英雄”的重大制度性障碍,从制度层面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处罚力度。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