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通信业重组要考虑引入民营资本

   2015-03-09 中国通信网2220
核心提示: 有关中国需要第五次电信重组的观点和传闻,不绝于耳。如果决策层不能将民众利益纳入考量,怎么重组都无济于事。
      有关中国需要第五次电信重组的观点和传闻,不绝于耳。如果决策层不能将民众利益纳入考量,怎么重组都无济于事。
 
      前四次重组都不成功
 
      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是第一次。对外说,这是打破电信行业垄断的尝试,对内说,这是要打破邮电部垄断;根本上说,这是一次中国电信业利益多部门重新分配的尝试。
 
      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剥离,是第二次。简言之,当年留守在电信的人们很快就懂得,移动通信业务才是未来。
 
      2002年,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中国网通并购小网通,是第三次。这次电信改革最大的结果,是小网通的债务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当年奚国华和张春江职位互换,到后来一位入狱,一位成为中国移动董事长,其中蕴藏的为官哲学,很有嚼头。
 
 
      2008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期间夹杂了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电信收购C网,这是第四次。这次改革的目标是,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为了这一目标,后续将TD-SCDMA“独家”发给了中国移动,但结局很遗憾,4G牌照一发,一切照旧了。
 
      但我真心认为,中国电信行业,只有四次重组,而没有电信业改革。请各位以后别动辄说什么电信业改革了。因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我国的电信业20年来的四次变化,只是利益的重新分配,电信业的前进,主要是靠技术的革新,而非对生产关系或者经济方式的变化。
 
      通过非市场的重组方式,来试图缩减各运营商之间的差距,在这20年里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中国的消费者也没有享受到多少技术进步以外的好处。
 
      或许运营商人士会反驳说,电话费降了,尤其是单位数据流量的费用降了,但这些,都属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而非电信行业生产关系带来了什么红利。
 
      中国电信业重组并无案例可借鉴
 
      因为社会和政府的性质,和西方社会有着天壤之别。而经济和钞票,又不能游离于世俗世界之外,所以我们国家诞生了有趣的“猫论”体系,电信行业也不例外。
 
      因此,在讨论电信业重组时,“猫论”虽然不会公开提及,却是扎扎实实的暗线指导,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借鉴欧洲和北美的思路了。
 
      有关美国早年间AT&T的拆分,是很多中国电信业人士讨论到的借鉴案例。但AT&T是如何拆分的?那是美国司法部起诉该公司,然后由美国法院判决的。拆分后一段时间内,AT&T不得经营本地电话业务,是为了降低垄断。美国运营商的运营团队都是聘用的,如果公司在竞争中失利,是要被解雇的。
 
      中国电信业重组,是行政命令,重组的目标是什么,不能看口号(比如降低资费之类)要看本质。中国运营商的运营团队都是任命的,副部级的官员,考核是国资委,相对于服务、价格等等要素,最重要的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怎么重组结果都一样,一切都是以夯实国有资产为基础。
 
      也有人说,也可以用英国的电信业改革来看。英国1984年就推动基础运营商非国有化,通过拆分,让其上市。通过剥离,让英国邮政成为一个管理机构。我们的做法是如何的呢?确实,工信部只是管理机构了,但国资委成为新的考核机构,有区别吗?区别就是运营商更加努力挣钱。
 
      再重组要考虑民众利益
 
      少数人,尤其在中国,仍然喜欢狗撒尿一样,喜欢划地盘,而且偷懒惯了就懒得费精神,就喜欢搞南北拆分,美其名曰“打破垄断”,其结果就是诞生了两个地域性垄断。隔了几年一看,这样搞不行,就再次合并,高大一统,美其名曰“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结果反而是两个胖子合体,增长的只有肥肉和体重,还没有跑就浑身冒虚汗了。
 
      国有企业必须听上级安排,所以中国移动接盘了铁通,入股了上海浦发,但移动还是有钱,盘子还是大,还是能完成国资委的任务要求。面对这么变态能量的企业,怎么办?办法其实很简单,来来来,中国移动,丢个广电网络给你。
 
      如果这一轮重组,诞生了“中国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与之对应的,会不会出现一个“中国电信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呢?
 
      前面老赵一直用电信业重组来称呼,而不是电信业改革来称呼。
 
      如果真的要做电信业改革,那么就请也顺便考虑下民众的利益吧。
 
      引入民营资本,不要总是考虑,要去实施。一直争来争去的没动作,说白了还是怕分利益给民营资本,还是想要垄断利益。我说的引入民营资本,可不是卡号转售、流量批发业务。国内将卡号转售、流量批发命名为虚拟运营商业务,也是很可笑的说法。
 
      或许有人会说,运营商体量这么大,民营资本进入,不能撼动和改变格局。这就是小看了民营资本了,王健林都到欧洲去买楼开赌场了,个别女婿企业家都能开银行买保险公司了,还买不起运营商的股份吗?
 
      引入民营资本,要胜过分分合合。哪怕只有一家运营商有规模性的民营资本进入,就要考虑赚钱,就会刺激真实的竞争诞生,随之而来的,就是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电信服务,更低的购买价格。
 
      再说了,分分合合有意思吗?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