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董明珠:旨在打通新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2015-03-11 中国家电网2610
核心提示: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专门就“完善光伏应用推广政策”提交了一份建议,旨在推动、打通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专门就“完善光伏应用推广政策”提交了一份建议,旨在推动、打通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笔者发现,对此有媒体的报道称之为家电行业领军人“两会”热议“行外”事,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些人对格力了解得不够深入。实际上,在应用新能源太阳能方面,格力不仅不是“行外”,还恰恰是一个行业标杆企业,因为格力拥有“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
 
      据了解,“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将光伏发电系统、变频离心机系统、光伏微网及暖通群控发用电一体化管理系统三个部分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成为全球首套具有光伏发电功能的大型中央空调系统,还是一种新型的发用电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分布式能源政策一个非常优秀的应用典范。
 
      提到新能源企业,李河君是一位绕不过去的知名人物。他是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也是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理念——“全球替代行动”的发起者,2006年,李河君踏入光伏领域,目前,汉能集团已经发展为规模、技术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35年,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代替50%的传统化石能源。”基于这一判断,李河君提出,光伏革命将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并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但是,李河君也指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核心竞争方式与传统能源相反,即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
 
      这意味着,在光伏产业方面,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这个前途光明的瓷器活。而毋庸置疑的是,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在这个领域又一次领跑行业了。
 
      据了解,格力很早就针对空调耗电量大的问题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在耗电和供电之间破解技术难题,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现在,格力更是以节能环保的太阳能为新一代产品方向,加大科研投入,这也就有了其光伏系列产品的诞生。
 
      不难预见,随着格力光伏产品的普及,每一位用户都可以成为绿色能源的自主生产者。人们将生产出的多余电能上传至当地电网,还能实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整个社会更快地迈入节能、低碳时代,而这也正契合了格力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近些年,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推广光伏技术应用的利好政策,如2012年国务院提出的《太阳能发点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但是,这些政策目前仍然缺少配套的规划和措施,产业的落地难题客观存在着。这也使得格力新型的光伏直流直驱应用模式作为与用电侧节能电器技术结合的典型代表光伏空调,却因为操作细则不明确等原因而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我家也在用光伏空调。格力的家庭用多联式光伏空调已经投放市场,下一步家庭里其它家电产品也可以由光伏空调来供电,但这还需要时间,因为城市电网与家庭光伏发电之间的双向计费还没理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董明珠为光伏产业卖力吆喝,为推动更为高效环保的空调产品应用积极地建言献策。
 
      格力的光伏空调作为推动分布式光伏政策落地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实现“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极大的意义。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先行者遭遇的问题历来都是最前沿以及最能影响行业深远发展的问题。董明珠的卖力吆喝可谓用心良苦,这既是为自己,也是基于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充分显示了行业领头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长远来看,行业领跑者遇到的这些问题如若不及早破解,未来必将成为影响整个光伏产业及那些致力于新能源应用的家电企业发展的藩篱,因此,国家层面更细化的措施也应该早点出台。
 
      推动市场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离不开国家政策方面的给力,也需要更多的像格力一样的领军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同时,对于李河君、董明珠等关注并致力于推动光伏产业、促进绿色发展的企业家,也应该点赞。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