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代表委员热议京津冀一体化治污 环保标准亟待统一

   2015-03-13 法制日报2280
核心提示: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表示,地方的GDP导向也对治污产生影响。有的地方环保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动真格的,怕影响地方GDP。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京津冀一体化”与“生态环保”同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两者的结合也成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在农工党提交的提案中,涉及这一主题的至少有两个——《关于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的提案》,民建中央也递交了《关于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难题》的提案等。

治理雾霾不能各自为政

京津冀是雾霾天频发重发地区之一,环保部督查组赴京津冀等地督查发现,目前“顶风排污”现象仍然存在。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民建中央提案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年用量高达13亿吨,三地机动车总量超过2500万辆。

“我国的煤炭大约有40%是在华北平原消耗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张大勇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表示,地方的GDP导向也对治污产生影响。有的地方环保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动真格的,怕影响地方GDP。

此外,由于我国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对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难免存在相互推诿、等候观望等消极现象。这越发凸显区域协作的紧迫性。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治理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不能“各自为政”。

农工党中央提交的提案指出,京津两地人均财政收入是河北的5倍以上,但河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空气污染物浓度远高于京津。若无联动配合,仅依靠河北本省能力,恐难实现区域同步治理。单打独斗在环境污染防治中早已被证明效果并不佳,必须联手共治。

北京不再转移污染企业

京津冀在联防联控、共同治污上早已露出端倪。

2013年9月17日,环保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污染治理措施”。

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环保厅厅长陈国鹰介绍,北京曾表态,污染的企业一户也不转移到河北。河北也表态,污染的企业,河北一个也不会要。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