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崔根良: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企业"走出去"搭舞台

   2015-03-13 中国节能网2310
核心提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外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增强,为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外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增强,为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要以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为载体,促使中国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尽快“走出去”,把产品做专、做精,参与国际竞争。
 
      当前,国家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抢占广阔的海外市场,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外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增强,为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亨通集团明确提出,要看世界地图做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这几年,亨通集团加大电力电缆的研发投资力度,产品已经实现了中压、超高压、特高压线缆的全覆盖,企业的制造装备及研发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崔根良认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构想非常有远见,也是电网发展的必然。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是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智能电网,其主要特征应该包含信息化、互联互通两个方面。电网的信息化程度越高,互联互通的范围越广,电网的配置效率越高、运行成本越低,客户就越有可能获益。所以,全球能源互联,本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在此基础上,电网又增添了各种新能源要素。
 
      崔根良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要以我国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为载体,中国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也将因此加快“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崔根良认为,特高压进入加快建设新阶段,加上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亨通集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崔根良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企业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顺应新科技革命潮流,因时势而变。亨通集团提出,在生产中能用机器人的就不用工人、能用机器手的就不用人手,建设智能化工厂要进行精益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崔根良建议,面对发展机遇,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把产品做专、做精,而不是追求大而全。
 
      产品质量对中国制造业的品质、品牌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至关重要。通信、电力等传输网络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费品,质量不好,带来的问题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这方面,已经有无数教训在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崔根良呼吁,品质不光关系到生产厂家,也是社会问题,涉及到买卖双方。据了解,当前,某些领域招标都是最低价中标,这种情况下,很难有较好的品质保证,甚至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崔根良建议,企业首先要自律,要在产品质量、诚信和服务方面提升竞争力,其次要加强行业规范自律,引导全社会不能唯价格论,而应当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