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家电企业要转型要谨慎 智能家居泡沫多

   2015-03-26 中国节能网3050
核心提示: 中国的家电企业,瞄准智能家居领域貌似是业界共识,但在苹果HomeKit平台依然难产,整个智能家居领域无统一标准,更无划时代代表性作品的背景之下,这一崭新的领域存在多少科技泡沫恐怕没有人能知道。
        中国的家电企业,瞄准智能家居领域貌似是业界共识,但在苹果HomeKit平台依然难产,整个智能家居领域无统一标准,更无划时代代表性作品的背景之下,这一崭新的领域存在多少科技泡沫恐怕没有人能知道。
  对美的这样光鲜亮丽的企业而言,因为“讨薪”引来媒体想必相当尴尬。
  在继去年12月有员工集体向美的“讨薪”之后,日前再有员工聚集在位于广东顺德北滘的美的集团总部大楼讨要说法,这一次,大家的诉求依然是“讨薪”。不过,除了讨薪,还有美的员工称其所在部门突然下发岗位调整通知,在他们拒绝离岗后,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且拒不赔偿。
 

  或许美的对上述一幕早有预见,因为美的集团副总裁胡自强在近日即表示:3年以后,美的要实现2000亿元销售,但人员数量将下降30%,通过自动化让效率提升。现在看来,所谓的人员数量下降一说,不过是裁员的弦外之音。
  裁员,或许对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不敢想,更不敢为之事,但对美的而言,已非首次尝鲜。美的集团2011年年初提出了转型升级,除了对各系统“瘦身”、改革销售渠道、降低成本、压缩开支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声势浩大的裁员动作。美的电器2011年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美的电器员工的总数为66497人,比2010年末减少了32179人,这一比例在30%以上。
  不仅仅是美的,大规模的裁员近年接连在中国家电企业中出现。2014年6月,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出席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时对外透露:2013年海尔完成裁员1.6万人,2014年海尔计划再裁员1万人。董明珠曾高调重申格力集团“不裁员”,但根据多个格力电器前员工透露,从2013年10月起到2013年春节后,石家庄、郑州、重庆、合肥等多个格力制造基地出现“变相”裁员。
  家电企业集体抛弃员工的背后,固然有着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退出带来的行业滞胀。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阿里巴巴、乐视、小米等一批互联网后起之秀纷纷来抢食传统家电行业的蛋糕,以及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出现,更让固守传统技术的中国家电厂商的处境愈加艰难。
  中国家电企业遭遇的行业阵痛,与几年前日本家电企业的集体式微似曾相识。
  由于多年来固步自封、产品价格高昂,日本家电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话语权,而每遇危机便裁员的做法并未能拯救日本企业。值得庆幸的是,松下、夏普、日立、索尼这批日本企业都有着领先世界水平的核心技术,在产业的布局上也不局限于在日本被称为弱电产业的家电领域,而在从超大型发电设备到核电站这样的强电产业都有所涉猎。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日本企业在转型中断臂后真正赢得了求生的机会。
  松下公司3月16日宣布收购位于美国卫星通信服务巨头ITC Global所有股权,未来将为船舶、海上石油基地等提供必要的高安全等级的商用通信服务。目前,松下自主产业中已有面向民用航空的商用通信业务。松下同时把持着全球约80%的航空机内电影等娱乐系统设备市场。此外,松下还计划从2016年起向福特供应可与智能手机实现联动的高性能车载导航仪“SYNC3”。
  日立制作所则计划从2015年起利用在北美和中南美的工厂量产车载马达和发动机零部件;夏普开始涉足汽车用电子部件和新能源领域;索尼公司除了加强一直盈利的影像部门的营销之外,还致力于在再生医疗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新业务。
  回头再看中国的家电企业,瞄准智能家居领域貌似是业界共识,但在苹果HomeKit平台依然难产,整个智能家居领域无统一标准,更无划时代代表性作品的背景之下,这一崭新的领域存在多少科技泡沫恐怕没有人能知道。
  对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像日本同行一样用领先的核心技术武装自己,并不断用新技术扩大自己的“战线”,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屹立潮头,挺而不倒。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