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广东省财政3年516亿支持工业转型升级

   2015-03-27 南方日报2660
核心提示:广东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据了解,2015—2017年,省财政统筹安排516亿元,集中支持工业转型升级。
 
 
      26日,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下称《计划》)正式印发出台,广东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据了解,2015—2017年,省财政统筹安排516亿元,集中支持工业转型升级。
 
    《计划》提出,通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粤东西北产业园区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并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工业绿色发展等5项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计划》提出,到2017年末,我省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国内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稳步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
 
    看点1
 
    组建重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
 
    新常态下,面对经济驱动引擎的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省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计划》明确,力争至2017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16%,3年分别累计提高0.13%和6%。
 
    其中,强化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受到高度重视。
 
    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实施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组建重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根据要求,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在2017年要达2800家,比2014年末增加750家左右,并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作用也不容忽视。《计划》要求,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其中包括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后补助制度,引导中小微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购买技术服务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
 
    此外,未来3年广东还将重点围绕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跨国企业等方面,完善工业创新体系,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看点2
 
    未来3年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将达9430亿
 
    作为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将助广东重塑转型升级新优势。《计划》明确,至2017年末,力争全省3年累计引导2万家、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3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430亿元,拉动工业投资完成344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5%、16%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认为:“技术改造不论对于企业还是国家来说都是大势所趋,不能无限制地占用土地和能源依靠外延扩张,而必须要靠提升内涵、调整结构,技改是重要的手段。”
 
    据了解,我省将重点围绕引导企业扩产增效、推动企业设备更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攻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其中,将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引导企业重点投向优质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全面推行设备更新,普及现代制造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将着力通过实施“互联网+”战略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现有产业。通过实施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改造企业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同时,扩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规模,推动一批传统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开展交流对接。到2017年末,国家和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500家,其中通过国家和省认定的企业250家。
 
    看点3
 
    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
 
    《计划》指出,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形成4个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从2014年的300亿元提高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3年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据透露,我省将制定实施《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机器人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突破以机器人为重点的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完整的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建成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业基地。
 
    同时,我省将通过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民爆、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选择我省优势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鼓励企业使用大型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等智能化制造装备,推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当前,信息技术在整个工业中的充分应用,直接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从大到强、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而高质量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须靠自动化和智能化去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所长谢少锋表示。
 
    谈及智能制造,“十二五”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认为,当前德国、美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乃至中国要充分利用制造业智能化,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
 
    看点4
 
    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在制造业固有优势上,广东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后3年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重点问题。《计划》指出,要加快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培育工业转型升级新增长极。
 
    据了解,接下来我省将重点围绕开展专项招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攻坚,力争至2017年末,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3年累计实现投资4500亿元;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从2014年的2300亿元提高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18%;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产业链,成为国内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计划》同时要求,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到2017年末实现工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5100亿元提高到6700亿元,年均增长10%;自主配套能力不断加强,终端产品价值链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粤东西北方面,要力争产业园区3年累计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1450亿元增长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18%;园区及其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项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另外,狠抓节能减排,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按照《计划》要求,将重点围绕工业节能减排、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等方面攻坚,力争到2017年末,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4年下降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地市响应
 
    佛山市市长鲁毅:
 
    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进行突破
 
    佛山将大力发展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突破,争取创办中国佛山“互联网+”博览会,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同时,将以技术改造为核心,推进经济结构存量优化调整。佛山市、区财政未来3年将配套24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全市计划3年完成技改投资1300亿元,年均增长25%。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
 
    率先出台实施“东莞制造2025”
 
    2014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销比重首次超过外销,实现从单纯“外向依赖”转为“内外并重”的新局面。并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20亿元、连续5年共100亿元扶持科技创新。
 
    目前,东莞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东莞制造2025”,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湛江市市长王中丙:
 
    力争到后年全市工业投资1900亿
 
    2014年湛江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在粤东西北工业园扩能增效考核中,湛江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综合考评排名第一。湛江、廉江两个产业转移园全省目标考核优秀。
 
    接下来,将尽快出台湛江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全市工业投资达到19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初步形成以钢铁、石化、造纸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高地。
 
    揭阳市委书记严植婵:
 
    推动逾百家中德中小企对接合作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行业协会创立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在每个协会中优选培育10家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以百家示范企业带动千家骨干企业、万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充分发挥对德合作基础和优势,实施引进型创新。推动100家以上中德中小企业对接合作,聘请100名以上德国退休工程师到中国企业担任高级顾问,实现100项以上中德高新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在国内展示、转让、转化,创立100亿人民币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基金。
 
    记者 肖文舸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