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旱作节水增产模式让土地增产又增收

   2015-03-30 陕西日报1880
核心提示:人勤春来早,三月春耕忙。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杨村,村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时刻关心雨水、担心旱情,旱作节水增产模式已经让他们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人勤春来早,三月春耕忙。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杨村,村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时刻关心雨水、担心旱情,旱作节水增产模式已经让他们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耕地面积73.5万亩,80%的耕地为旱地,水资源不足是粮食作物产量不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我们旱塬本来就缺水,再加上地势不平整,没办法灌溉,过去都是靠天吃饭,一年到头都不浇地。”蓝田县农技站站长侯宇说,“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面貌,从2011年开始,我们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三里镇杨村试点开展旱地小麦旱作节水增产模式的探索,从最初的坑窖蓄水开始尝试,改进到应用塑料罐推广移动式喷灌技术,2014年对旱作节水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增加过滤和施肥设备,初步形成以半固定式喷灌为核心的旱作节水增产新模式。现在旱作节水示范点包括杨村、柴寨两个村的400亩土地。”
 
       这一模式的实施,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荣成介绍说:“由于灌溉条件改善,现在蓝田示范区土地已经从过去的一年种一料变为一年两料,由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变为有灌溉条件的水地,也就是相当于1亩旱地变2亩水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2013年专家组实测旱作节水示范区平均亩产466.82公斤,较当地大田平均亩产增产208.39公斤,增幅达80.06%;2014年专家组实测亩产507.1公斤,较当地大田增产259.87公斤,增幅达105.1%。
 
       63岁的杨村村民周伏向过去做梦也没想到种地能够这么轻松又高产。“我家有4亩地,过去都是看雨水情况种地,雨水好的话能够种玉米小麦两料,大多数都只能种一料。好年景一亩地收250公斤粮食,旱年只有100公斤,现在粮食亩产都能达到500公斤以上。如今再也不怕干旱了,庄稼能够根据旱情及时喷灌,连水费都不用我们出,都是政府掏钱。不仅如此,从选种到收割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完整的配套服务,给我们买好种子、配好肥料、打除草剂……这一系列都是政府投资,为我们农民节省了成本,种地也更有效益了。”周伏向高兴地说。
 
       “今年,蓝田县的喷灌节水模式要推广到2000亩,全省其他县区也在试点推行,要让更多农民得实惠。”王荣成说“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大水漫灌一亩地需要60-80方水,而喷灌只需要16-20方,节约用水量。同时,我省靠天吃饭的旱地小麦大约600万亩,推行旱作节水增产模式能够稳定地大幅提高粮食单产,这对解决我省粮食紧缺问题意义重大。目前,我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我们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才能抵消土地刚性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现粮食安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