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从0.8%用电量增速中读出什么

   2015-04-17 金融时报 1320
核心提示: 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作为观测经济“冷暖”的重要指标,用电量并未像和风煦日的春天般温暖,反而透出阵阵寒意。国家能源局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12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2.2%。

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最明显的特点是用电量增速下滑。记者梳理近年来用电量数据发现,“振荡下滑”是其总体概括。其中,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1.7%;2012年增速大幅下滑到5.5%;2013年略有恢复至7.5%;2014年则大幅降至3.8%;进入2015年,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在2月份,用电量更是出现负增长,3月份尽管降幅有所收窄,但负增长态势延续。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滑,印证了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事实,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这在我国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中也有体现。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0%,增速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解读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从国内来看,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减弱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

用电量为何出现下滑?当前,我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约70%,用电量的变动与工业领域的调整密切相关。

如果将近期发布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联系在一起,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相对疲弱的现状显现无疑。数据显示,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另外,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约9%,其绝对数量回到2010年同期水平。

“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变动方向与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的变动方向应该是一致的。”盛来运指出,在工业结构中有一个数据,6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0%左右,但6大高耗能工业的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的60%以上。这样来看,当经济增速下滑时,由于高耗能工业快速回落,造成用电量下滑幅度更大。

温彬认为,从工业增加值和PPI来看,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是工业生产形势好转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也将对工业生产向好形成压力。由此来看,由于工业领域调整带来的用电量增速低位徘徊局面短期或将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据表现不佳,但仍应看到用电量变化反映出的积极信号。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用电量增速放缓也展现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格局。

“尽管当前工业生产形势依然不乐观,但从结构看,在第一和第二产业负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7%,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平稳、对经济贡献率不断上升的向好趋势。同时,从环比数据看,也反映出相关稳增长政策的效应已有所显现。”温彬分析道。

“一季度工业用电量的下滑跟政府多年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方式、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加快技术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有关系的。去年单位GDP能耗为4.8%,今年一季度能耗下降5.6%。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电力消耗,所以用电量下降幅度更大。此外,虽然现在面临着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潜力和条件是存在的,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增长动力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盛来运如是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