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国际合作推动宜兴环保产业转型

   2015-05-20 无锡日报2600
核心提示: 上月,宜兴市环科园部分企业代表40多人赴韩国参加第七届水世界博览会。展会结束后,凌泰环保等5家企业改签机票,选择留在当地考察、对接项目。

上月,宜兴市环科园部分企业代表40多人赴韩国参加第七届水世界博览会。展会结束后,凌泰环保等5家企业改签机票,选择留在当地考察、对接项目。

“类似的展会每年组织多次,但40多人的阵容是第一次。”宜兴环科园国际对接中心主任周建中说:“很多企业看到国外技术后,感受到了差距。”宜兴虽有较强的产业集群规模,但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技术等,产业转型升级受阻。“国外环保产业起步早、技术专,宜兴有他们亟需的市场推广力,国外有提升宜兴产业基础的技术。两者互补将带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周建中说。随着“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环科园国际合作“成绩单”格外耀眼:与德国、日本等8个政府机构建立国际技术对接平台,7家企业在外设立生产基地和代表处,承接中新、中美等国家间战略合作项目……

国际合作为产业发展开拓“蓝海”,成为增强企业技术实力、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目前,较多企业已从单纯的产品引入转向联合办厂、合作研发,将国外技术内化吸收。江华集团通过与世界顶级研究所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成立研发中心,合作研发两项水处理技术,多年的积淀让公司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国内首家获得韩国LG集团水处理膜技术授权企业。近年来,随着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产品纷纷落户,当地产业发展有了新鲜“血液”,30多项合作实现产品产业化,逐步扭转产业低端化发展格局。

人才是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收获的最大财富,有了团队的支撑,装备型企业逐渐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日前,全国首例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与水质修复项目在宜成功实施,此次合作为承担该项目的中宜环科水体修复有限公司培养出了一支强劲的研发团队。公司负责人邵焜琨说:“起初需要外方手把手教,现在大部分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团队已具备吸引外资的能力。”

国际化合作的快速推进与政府扮演的角色密不可分,全方位的立体合作网为合作架起多道防线。信任是合作中的最大阻碍,外企担心技术专利被窃取,合作方式非常保守。为此,环科园通过政府参股的方式加大企业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在前年完成建设的中荷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处理项目中,政府出资近300万元。去年投产后已实现3000多万元的销售,今年有望突破1亿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