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江宁区“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

   2015-05-20 中国节水网2340
核心提示:5月18日,在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柏树社区的蔬菜大棚里,随着喷灌系统开关“哗啦啦”的拧开,一股清澈水源随着管道的喷头喷涌而出,浇灌着果实压满枝头的辣椒。

5月18日,在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柏树社区的蔬菜大棚里,随着喷灌系统开关“哗啦啦”的拧开,一股清澈水源随着管道的喷头喷涌而出,浇灌着果实压满枝头的辣椒。“没想到现在的灌溉如此方便,节水、省力、减轻经济负担,我打心眼高兴。”菜农王义洪看着正在浇地的喷灌系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我这200亩的大棚使用上喷灌技术后,1个棚比大水漫灌能节约一半的水量呢。”喜悦之情溢于脸上。

得益于中央财政高效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的,不只是王义洪的蔬菜基地,该区目前已有超过6万亩的田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当下,面对水资源紧张的现实,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成为我区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自2012年经省竞争立入第四批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后,该区扎实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水利工程,确保圆满完成三年工程任务。

科学规划,3年完成6万亩

机器轰隆、人声鼎沸,数百米长的堤坝上,40余名施工人员铺砂、运石、垒砌;硕大的沟渠底部,挖掘机、装载机齐上阵。5月18日,在禄口彭福中心沟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2014年4月,最后一期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建设拉开序幕,将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涉及禄口、秣陵、江宁等3个街道,预计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实现农作物增收效益1725万元。

早在2012年,我区成为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后,专门出台了《南京市江宁区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方案》,计划3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7片,控制面积6万亩。近3年来,江宁区紧紧围绕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文章,秉承“集中资源、单元治理”的建设思路,立足“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的发展思路,科学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其中,2012年81片、2万亩,2013年66片2.1万亩,均已按时高标准完工,并通过验收。如今,高效节水灌溉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熟识,也越来越受欢迎。

为解决项目工程建成后的管理问题,我区先建机制,再建工程,全面推行工程、部门、群众“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新建工程管护率达到100%。

铸造精品,每项工程经得起考验

谷里新石坝河建设现场,时不时看到监督员来回巡视,测量尺寸、检验质量,对每个工程环节都精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建好河塘,受益的是咱老百姓,作为大家推选的监督员,担负监督责任,我义不容辞。”一位监督员告诉笔者。作为项目建设所在地的石坝社区,积极推选人员担任监督员,每天盯靠现场,对石料品质、工程质量、建设进度进行监督,并做好详细记录,做到每个环节、细节记录明晰、查巡有据。

水利工程建在一时利在千秋,质量至关重要,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区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对工程全权负责,严格把关;各相关部门竭诚相助、相互监督;街道水利站不遗余力、精准执行,自上而下,齐心协力,层层分工,环环相扣,绷紧质量安全弦,集成建设合力。同时,我区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跟踪审计制、竣工验收制等“六项制度”。通过工程招投标,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工程施工;在材料设备选购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具体建设中,抽调技术人员,服务一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监理单位和审计机构全程盯靠、实时监理、跟踪审计。

节水增效,推动现代农业升级提质

“我们将引进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喷灌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采集土壤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依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用水需求,进行精准灌溉。”谷里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正在建设的谷里街道节水灌溉控制中心未来将实现智能化控制灌溉,轻点鼠标,就能浇灌全街道1.4万亩农田菜地。“自动控制,精准灌溉,每亩能够节约50立方米水。”

经济作物实施微喷灌的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区低压输水的效果同样喜人。目前湖熟街道、禄口街道、淳化等共有8400余亩管灌输水项目服务于粮食生产,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对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规模化发展,它同样是重要“推手”。节水灌溉工程“落户”顺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500亩荒山变成了高产蔬菜地;标优美生态农业园300亩蔬菜、苗木、果树全部纳入高效节水灌溉范围,土地连线成片,走向规模化发展之路……

“高效节水灌溉将大片土地整合,有效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因地制宜、统筹浇灌管理,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田适时灌溉、抗旱减灾,还能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力。”据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力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工程,我区现代水利建设步入“快车道”,改善和提高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了其它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