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新一代ICT技术“引擎”马力最为强劲

   2015-05-21 人民邮电报 3120
核心提示:5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分三步描绘了未来30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

5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分三步描绘了未来30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

这一文件提出了激动人心的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强国的梦,不单是制造业自身的发展之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构建制造强国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制造2025》里得到了特别强调。

在部署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时,《中国制造2025》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在重点任务部署时,对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了专门的部署,并明确要求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突破发展。

就在几天前,人们庆祝了“5·17”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驱动力”的主题,深刻反映了新科技变革的主流趋势,赋予了信息通信业推动创新发展的新使命。中国经济、中国产业、中国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两大浪潮相向而行,正在迸发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伟力。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目前正在孕育之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历史性交会,就是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两大战略,而要实现这两大战略,需要工业和信息通信业携手而行。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CPS等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术,无论是对于构建网络强国,还是建设制造强国,都堪称马力最为强劲的“引擎”。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由智能制造领衔。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就是把ICT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抢占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个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智能的前提是感知、互联与计算,个性化生产的基础设施离不开云和大数据。无论是智能装备,还是智能产品;无论是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还是智能工厂;无论是虚拟化研发、可视化制造,还是预测式维修、精准化服务,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新工业革命对ICT伸出的热烈双手。与此相对应,人们欣喜地看到,信息化企业纷纷响应“互联网+”的号召,跳出单纯为消费者服务的传统格局,开始与政府、行业、企业签约合作,将自己的触角向生产制造社会各领域延伸。

近日,中国电信率先发布了“互联网+”行动白皮书,宣布聚焦“互联网+工业制造”等四大领域,打响了ICT服务“两个强国”的第一枪。为了共同打造“互联网+”生态圈,2015年,中国电信将实施包括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健康医疗云服务等在内的“互联网+”十大重点项目。其中,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包括生产设备互联、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能耗自动监测、故障呼叫、基础数据共享等数字化车间关键环节示范项目。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旨在通过整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创新设计与协同制造等技术,开展异地协同开发和云制造试点示范及电子商务和产品信息溯源试点示范,将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串联,促进上下游企业参与产业链的协作配套。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嵌入高端芯片、智能传感等智能装置的集成应用,提升软、硬件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实现智能化管控,并将产品为中心逐步向服务增值延伸。

身处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奠基起步的历史时刻,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期盼,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已经掀起一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高速安全优质的信息网络、促进ICT与现代服务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与转型升级的热潮。让我们与工业行业、企业界携手,共同构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美好未来。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