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浙江金华市环保产业期待集聚入园发展

   2015-05-27 金华新闻网2940
核心提示: 对浙江省金华市而言,环保产业数量与规模呈现“草根式快速生长”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形势下,我市环保产业将迎来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继《大气十条》、《水十条》陆续发布后,环保部表示《土十条》也即将上报……一项项新政的出台直接刺激着环保产业市场的神经。

对浙江省金华市而言,环保产业数量与规模呈现“草根式快速生长”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形势下,我市环保产业将迎来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压力下的广阔市场

这两天,东阳市欧德尚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黎宏在东阳、徐州两地来回奔波。

自从拿下徐州投资1.6亿元的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后,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环保企业信心满满。“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在环保产业领域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周黎宏说。

与周黎宏一样,金华市许多环保产业人士持乐观态度。环保部专家预计,以新近颁布的《水十条》为例,为实现2020年水质改善目标和2030年远景目标,开展全面控制污染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10项措施,规划的实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0万亿元,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

面对治污市场需求及利好政策导向,金华市环保企业积极寻求与各地政府开展治污合作,环保领域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严峻的污染形势倒逼政府必须直面并解决污染问题,工业园区企业涉及造纸、化工、电镀等行业,企业难以自行处理产生的高浓度污水,而政府投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也面临处理难等问题。”金华市海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正海说,第三方环保专业公司的介入能有效弥补短板。

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其他民营资本涌入。“环境治理不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招标、一套设计方案或者几个设备安装,而是要提供一揽子的系统解决方案,要全区域、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善后服务,是一个高端服务业的业态。”浙江宏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可兴说。

邹可兴原本做消防工程,与环保产业没有任何关联。看到环保行业前景后,他将主要精力投到环保技术的研发生产中。如今,宏电公司主营的烟气脱硫脱硝环保设备生产线项目受到市场认可。

据市环保产业联合会统计,金华市正式登记注册或兼职从事环保产品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的环保企业近100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跨界转型”。

“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产业,目前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2013年以来,环保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新《环保法》的实施、系列环保规划的出台、机制模式的创新等,各行业环保改造及新建循环经济项目环保投资需求巨大,对环保产业规模要求和能力诉求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环保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块利益‘蛋糕’。”市环保产业联合会会长伊仲伦说。

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金华市环保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来自市环保产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目前金华市环保产业已涵盖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产品营销、工程设计施工、“三废”及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咨询服务6大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环保服务业企业占比半数以上,主要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固废焚烧处理、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营管理、环境治理与运营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废物综合利用等。伊仲伦说,制约金华市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土地用地指标紧缺。

“从全市环保企业分布点来看,布局比较散乱,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集聚区,而且企业产值不高。2010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当时的71家环保企业中,年营收超亿元的企业仅两家,5000万元以上3家,最少的企业年营收仅5万元。另外,工业用地紧张已严重制约环保企业发展。”伊仲伦说。

对此,金华市华东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敏深有感触。他说,此前公司主攻的脱硫脱硝产品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可由于用地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影响了项目实施。浙江宏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可兴说,因为在金华找不到合适的土地,他只好把分公司办到衢州,拿到50亩工业用地。

还有一些从业人士提到人才紧缺。邹可兴说,人才梯队培养跟不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宁愿留在大城市,也不愿到金华发展。愿意来的毕业生在技术创新方面又跟不上,使得企业主要工作的开展依赖于管理层。相比于资金断档,人才紧缺对一家想要做大的企业来说影响更大。”

邹可兴建议,政府应更加重视环保产业及其配套设施的帮扶。

集聚入园能否破题

在采访中,多数从业人士希望金华市环保产业能早日集聚入园发展。

2014年12月,婺城区提出在乾西乡长湖区块创建环保小镇,依托现有水系和长湖生态湿地公园,发展环保生态工业、现代都市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打造“十里绿脊,浙中水乡”。目前,这项工作仍在推进过程中。

金华市海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正海说,市区打造环保小镇可借鉴“宜兴模式”。与周围的南京、杭州、上海相比,宜兴的经济总量、科研实力、市场规模不能望其项背。但宜兴聚集了15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环保产业集群拥有10万产业从业人员,年产值超过500亿元,这里生产的水处理设备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规划建设‘产学研’一体的产业园区,面向国内外企业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为实现环保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供基础。”蒋正海说。

伊仲伦建议,当前金华市应尽快出台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市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环保科技攻关、重点国产化项目、环保新产品试制、环保科技示范工程在项目评估立项、科研经费等方面予以补助,对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的环保企业予以奖励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环保产品质量标准,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另外,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在科技水平方面,实施厂、校、研单位“联姻”,加快环保科研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畅通与企业间的沟通渠道。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