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临沂国税局税收红利节省7亿元环保资金治理雾霾

   2015-05-29 凤凰网山东2800
核心提示: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啊,好风光啊,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曾经山好水好的革命老区——临沂,如今却被雾霾“锁”城。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啊,好风光啊,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曾经山好水好的革命老区——临沂,如今却被雾霾“锁”城。

临沂市委、市政府为了沂蒙的蓝天和人民的健康,决心向大气污染宣战,发起大气污染治理新“孟良崮战役”。临沂市国税局不做旁观者,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着眼“分忧、纾困、促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第一时间加入到这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为环境添蓝。因享受国家相关的减、免、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临沂市企业在环保投入方面节省资金近7亿元。山东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4月大气质量报告显示,临沂市同比改善幅度最大,达到27.5%;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最多,减少了4天。

全力以赴抓收入分政府之忧

2月16日,临沂市委、市政府以铁腕手段、雷霆之势,推出的第一批停产及限期整改企业名单,严令关停的企业即达57户、限期整改企业达412户。这些企业都是当地的重点税源,好多是纳税排行前几位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这些企业2014年纳税高达25.83亿元,占全市国内税收的13.0%、制造业税收的33.5%,这还不算其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影响。无疑会对全市和各县区的地方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冲击!

各级铁腕治污的决心坚定不移,可如果今年的财政缺口太大,年初既定财政盘子怎么办?民生支出怎么安排?……这些隐忧也同时如重石般压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心头。

如果财政收入没有保障,哪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境治理?“组织收入是我们的法定职责,越是困难、越要敢于担当!”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动员会召开后第二天,国税局随即召开局务会进行专题研究。会上,临沂市国税局局长侯波要求各级国税部门要在严格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抓收入,尽最大努力、尽一切可能把停产限改造成的减收降到最低,主动为政府分忧!

会后,该局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五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区、深入各企业,就大气污染防治对市县税收收入的影响开展解剖式调研,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市和各县区政府提交了《大气污染防治对临沂经济税收的影响分析与建议》系列专题调研报告。

与此同时,全市系统上下动员,严征细管,强化执法,以管促收、以查促收、以评促收。截至4月底,全市完成国内税收55.41亿元,同比增长2.51%,高出全省平均1.56个百分点。市县级完成15.37亿元,同比增长5.5%,比上年同期增加2965万元。

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在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国税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很不容易,感谢国税系统同志们的辛苦努力!”

政策春风送上门纾企业之困

临沂史上最严厉的治污措施,使这些企业既面临限改转型的沉重压力,同时也被推向社会舆论漩涡,承受着来自各方的责难与非议。

“企业陷入困境,我们国税部门要多送春风、莫降寒霜!”侯波局长多次强调,“要发挥国税部门优势,为帮扶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多出点子、多提供服务!”

市国税局专门抽调人员对企业治污可能用到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编制了《企业治污相关税收政策指南》小册子,免费发放给相关企业,并提供了临沂国税网站、微信公众号、纳税服务QQ群等多种政策下载和解读渠道。

为让企业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市国税局纳税人学校陆续举办了固定资产抵扣、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专题政策解读培训15个班次近千人次。成立了5支政策服务小分队,针对特定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出“订单式”服务,上门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一对一政策咨询、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真心实意地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企业转型,尽快走出困境。

“我们企业仅这次翻修复产的投入预计近2个亿,政策允许可以一次性税前列支,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总经理张海涛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国税局上门辅导,我们还不知道国家有这样的扶持政策,真的是雪中送炭,不过也说明我们在学政策、用政策方面太欠缺了,今后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

“有了国税局的指导帮助,我们企业享受到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这只是一个方面,”采访中,奥达建陶集团总经理张达这样对笔者说,“更让我感动的是,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国税局能主动伸出手来拉一把,这就像寒冬腊月里吹来的一缕春风,让人心里暖洋洋的!这份心意,比真金白银更宝贵!”

据粗略统计,目前临沂市企业在环保设备和技改投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因享受国家相关的减、免、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省资金近7亿元。

市领导这样评价:国税部门能主动站在全市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全市财源建设、为企业走出困境出点子、想办法,这种着眼大局、服务大局的做法值得市直各部门学习!

政策红灯真拒行促企业浴火新生

产业政策体现了国家的产业导向。企业的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才能更好享受政策红利。

“发挥国税部门的政策优势,力以能及地为促使企业发展、地方招商引资与国家产业导向同向同行提供帮助,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侯波局长介绍说,“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一引一促’,‘引’就是通过政策明导向,引导企业与产业导向同频共振,‘促’就是政策亮红灯,警醒和督促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每逢国家出台新的财税政策,该局总会在第一时间举办政策说明会,邀请相关企业和新闻媒体参加,及时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发布到社会、传导给企业,引导企业及时做出反应、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避免因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影响税收较大的国家产业新政策,该局也及时组织专题政策调研,积极为企业和政府决策出谋划策。国家“大气十条”出台后,该局在调研基础上,提交的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扶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等多项建议。“水十条”出台后,该局围绕影响临沂较大的农副食品加工、焦化、氮肥等行业,立即展开专题调研,提交的相关建议得到广泛好评。

在加强政策前瞻性引导的同时,该局采取严格企业资格审查、规范审批程序、强化审批监督以及加大日常管理检查力度,加强与民政、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协作等多项措施,加大涉惠企业管理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弄虚作假的企业,坚决取消其享受资格,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则依法追回。

“企业符合条件、该享受的税收优惠,一分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一分不给,违法违纪的,要严厉查处、依法追缴并坚决取消其资格!”采访结束时,侯波局长向笔者解释道“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硬杠杠,为企业树立明确的政策导向,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引导企业顺应国家的产业导向,这也是一种服务!”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