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武装了“牙齿”的环保部门能啃下药企污染“硬骨头”?

   2015-06-09 一财网 2320
核心提示:环保执法部门,曾被认为是没有“牙齿”的部门:即便监测到严重违背环保法规的企业,也“啃”不下硬骨头。

环保执法部门,曾被认为是没有“牙齿”的部门:即便监测到严重违背环保法规的企业,也“啃”不下硬骨头。一则,是因为中国此前缺乏严刑峻法,环保部门有心无力;二则,是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中,一切与之相违背的举动都不免被边缘化,环境执法也不例外。

在这样的宽松背景下,制药企业,尤其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污染问题尽管屡有曝光,但往往能获得宽大处理。就像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一样,原料药企在整个产业链的低端徘徊,走以量取胜路径。有分析认为,全球超过70%的原料药在中国生产。而受限于其特殊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量大且成分复杂,治理投入成本高昂。

此前,中国的环保法规已经执行了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1989年年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开始施行。此后的二十五年间,中国经济固然突飞猛进,伴生的工业污染也日甚一日,环保法规却未能与时俱进。举例来看,之前环保法规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一直执行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上限。

违法成本低廉,治理成本高昂。两相权衡,制药企业做出宁被罚款不愿停产的“理性”选择不难理解。

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环保法修订案》被寄予厚望。这一修订案取消了“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新增“按日计罚”制度,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扣罚。新发甚至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而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武装了“牙齿”的环保部门能啃下制药企业污染这块“硬骨头”吗?答案取决环保部门的执法意愿,背后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地方政府对经济转型压力的承受能力。

浙江省台州市,是中国原料药重要基地。台州市一度有2000多家制药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甚至是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产品以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为主。这些位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自然无从购置先进的污水、废气处理设备,当地污染严重。据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这里的执法部门自2011年已经开始着手从根本上整治医药企业污染问题,要求治理水平低下的中小药企关停和退出。

台州的污染治理行动,早于环保法修订案出炉。台州市整体经济的向好,不必担心环保执法对经济造成过度影响,是地方政府敢于对污染企业做“外科式手术”的背景。按GDP衡量,2013年台州市迈入全国前50强城市,位列第49位。2014年,台州市在全国50强城市中排名提前一位至第48位。

这样来看,台州可能不具有充分的样本意义。经济“新常态”下,那些正在受到下行压力的城市如何处理环境治理问题,才是更严峻的考验。在2015年,我们将会看到地方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做出艰难取舍。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