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甘肃省张掖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纪实

   2015-06-23 中国节水网2060
核心提示:从2013年开始,当地开始推广实施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此同时,在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引导下,他开始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和制种玉米种植等低耗水产业。“用水量比从前要少得多,水费只要100元就够了。”

“现在家里的地全年用水只有100立方米左右,这个用水量在以前只够浇一个轮次的。”日前,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雷寨村,村民张宏喜说,他家里有5亩地,以前全都是玉米和小麦套种,灌溉是大水漫灌,一亩地一个轮次就需用水100立方米左右,全年要灌8个轮次,全部水费要800多元。从2013年开始,当地开始推广实施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此同时,在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引导下,他开始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和制种玉米种植等低耗水产业。“用水量比从前要少得多,水费只要100元就够了。”

记者在张掖走访发现,像张宏喜一样,许多农民节水灌溉的意识和观念正日渐浓郁。事实上,这些转变的发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背景——作为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戈壁绿洲,张掖生态系统脆弱,“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只有1250立方米,亩均511立方米,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水资源像珍珠一样珍贵。”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泽元说,2002年张掖市被选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典型试点。近年来,张掖市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倒逼社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0年持之以恒试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盈科灌区是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灌区之一,属以黑河水为主、机井灌溉为补充的井河混灌区。该灌区党委书记李桂萍告诉记者,在盈科灌区,以渠道防渗和衬砌及连片种植、垄膜沟灌等农艺节水为主的常规节水技术的试验推广,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从2000年开始,随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灌区又开始大面积推广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在盈科灌区所辖的党寨镇三十里店村,记者注意到,630亩的制种玉米田里,每一垄薄膜下,都铺设一条黑色的小塑料水管,而在沟垄之间,还分布着一个个高效节水灌溉的自动化传感系统设备。“这些设备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充电保持运转,由水务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光纤传输数据来远程控制安装在上面的电磁阀,进行灌溉操作。”甘州区水务局高效节水监管处工程科科长王涛说,目前正在对这一设备进行二次改造,主要是加装智能化灌溉决策系统,即由设备搜集田间气象、土壤含水率、蒸发情况等数据,判断作物是否缺水,进而远程控制实施灌溉。

对于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好处,多年种植制种玉米的三十里店村村民杨英有着深切体会:“以前,我们种植制种玉米主要是渠灌,现在改用膜下滴灌,配上自动化传感系统,一亩地一个轮次可节水近30立方米,一年下来能节水200立方米左右。另外,高效节水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推广,用多功能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滴灌管道铺设、覆膜、播种和施肥,这样不仅省水、省工,还能节约大量肥料和种子。”

多年持之以恒搞试验、抓推广,大力建设高效节水项目工程,让张掖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张掖市水务局节水办主任张文武告诉记者,近年来,张掖陆续实施第四、五、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批复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75.8万亩。

“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让节水工程持久发挥作用

“高效节水工程要长久发挥效益,关键要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张文武说,在工程建后管理上,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户、土地、流转大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阶梯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记者从张掖市水务局了解到,在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上,张掖主要探索出了三种模式:一是以大型农场主自用为主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包括国家补助资金等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农场主所有,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二是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由协会负责组织维护管理,或按工程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产权归其所有。三是以土地流转经营大户或家庭农场为主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在经营合同期限内,产权归其所有并由其负责管理;合同期满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连同经营的土地同时移交原村社或下一轮承包经营者,由后者负责管理维护。

“2000年以来,我们以村为单位,分别成立了用水者协会,实行分级管理,干支渠由水利部门负责管理,斗渠以下由协会管理维护。”李桂萍说,近年来,灌区引导用水户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维护,一改过去水利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结束了以往“人手少、管得多、管不细”的局面。

高效节水释放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走访发现,高效节水灌溉除有效提高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外,还在增加保灌面积、节电省工、增加粮食产量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来自张掖市水务部门的数据显示,得益于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在项目区,管灌每亩可节水50~80立方米,滴灌节水180~210立方米,喷灌节水100~150立方米。以全市发展7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计算,全市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28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10991万公斤,合计净产值超过7.9亿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增加约350元。

张文武告诉记者,高效节水工程的建设,为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减负增收奠定了扎实基础。它不仅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为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瓜果、蔬菜、园林等规模经营及种、养、加产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田面蒸发和深层渗漏的损失,节约了地表径流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量,缓解了灌区的用水矛盾。”张文武说,除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掖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态效益也将逐步显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不仅将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能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田小气候,从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