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高效节水拧紧农业水龙头

   2015-06-24 西安日报(西安) 2520
核心提示:“农业示范园里采用喷灌、雾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实时监控棚内水量,根据蔬菜的需要按需喷洒。”这种科学灌溉模式,在提高蔬菜产量同时拧紧了农业的“水龙头”。日前,记者在阎良区农业示范园里了解到。

“农业示范园里采用喷灌、雾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实时监控棚内水量,根据蔬菜的需要按需喷洒。”这种科学灌溉模式,在提高蔬菜产量同时拧紧了农业的“水龙头”。日前,记者在阎良区农业示范园里了解到。

“以一个1.6亩的设施大棚为例,没有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前,一年的用水量达到600吨,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后,灌溉水量约300吨。同时,由于科学灌溉更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大棚的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阎良丰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侯文斌介绍,高效节水模式,让他们实现了收入增加,用水成本的减少。

这“一增一减”的背后是2012年阎良被国家列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推动“小农水”建设,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助推农业增产的喜人成果。

记者了解到,阎良共有耕地面积23.6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占了一半,12.7万亩。由于地处泾惠渠和交口抽渭两大灌区末端,在农业用水高峰期和干旱年份,地表水灌溉不能充分保证。同时,原有粗犷的灌溉模式不能适应设施农业等高端农产品的生产。

“只有在加快‘小农水’建设中,实现水利灌溉节约化、现代化,才能根本上解决农业需水矛盾。”阎良水务局局长孟小宏告诉记者。阎良区关山镇是农业发展的重点镇,这里各类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达10余个,设施农业与传统种粮各占一半。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前,地表灌溉利用率不足60%,地下水灌溉利用率不足70%,通俗讲就是只有六七成的土地能够得到灌溉。浪费多、水费高、成本大,一度让人很头痛。

从2012年起,关山镇在26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试点实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水渠及出口,改造土渠为水泥渠,增添喷灌设备,将漫灌为精灌,均匀土地含水量。项目实施后比以前节水20%左右,而“一降”背后却是“一升”,每亩均增产约200公斤。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