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公”字号电子垃圾为啥堆满屋也不卖?

   2015-06-24 四川日报1790
核心提示: 这个公共机构“电子垃圾”循环利用的场景,在四川省并不多见。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一些机构担心处置废旧电脑、空调、电视等大件电子垃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宁可堆积在杂物室或仓库中,也找不到处置渠道。

6月22日,一辆废旧电器回收车驶入四川长虹格润再生资源公司处理车间。车厢里的数十台空调、显示器、电视等废旧电器,将很快被无害化处置;电机、电路板上的金属,被回收利用。走近看,就会发现,这些垃圾都有同样的身份:均是来自金堂县公共机构的废弃品。

这个公共机构“电子垃圾”循环利用的场景,在四川省并不多见。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一些机构担心处置废旧电脑、空调、电视等大件电子垃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宁可堆积在杂物室或仓库中,也找不到处置渠道。

【现状】

电子垃圾堆积如山 回收工作进展缓慢

随着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和节能改造的推进,各类“公”字号废旧物品的处理问题,一度让各级公共机构犯难。“最近几年,公共机构产生的废旧物品越来越多,很多单位在收集后因没有渠道进行无害化处理,只有常年堆在杂物室内。”在金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得不到处理,县政务服务中心曾不得不拿出一间办公室,专门堆放报废的电脑、空调等电子垃圾。

更大的风险,在于废旧物大多含有不同程度的铅、镉、铬等潜在环境风险。“如不进行及时规范环保回收及处置,很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了公共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处理资格的企业处理,目前四川省共有5家企业。去年开始,省内部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始陆续和专业从事废旧电器回收利用的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搭建回收渠道。

不过,此项工作进展缓慢。具有资质的长虹格润公司回收项目相关负责人袁辉说,目前已对接完毕的只有广元、成都金堂等少数几个城市。

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郑吉勇说,目前该公司只和内江等城市的公共机构建立了联系,其他城市尚未铺开。

【原因】

机构顾虑资产流失 企业担心得不偿失

为什么回收渠道搭建进展缓慢?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机构担心处置废弃电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宁可堆积,也不敢随意买卖。

资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詹晓林回忆,因担心处理电子垃圾造成资产流失,曾经一段时期,市直机关的很多电子垃圾都堆积在该局的仓库里,直到后来和财政等部门专门对这批资产进行了认定登记,他们才敢处理给再生资源企业。“其实,以省直机关层面为例,并不存在政策障碍,只要向国资办提交资产报废报告并获批后,就可执行处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资办工作人员介绍。但他承认,一些机构觉得为了几台电脑走程序麻烦,宁可堆积也不处置。

公共机构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企业在该领域的拓展力度。“其实,我们企业非常希望拓展公共机构这个市场,”郑吉勇说,但在工作接洽中,一些公共机构对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处理资格的企业处理”的要求了解不多,尚未建立必须送有资质企业处理的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企业广建回收渠道,成本很高,可能会得不偿失。“公共机构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拓展回收渠道力度,公共机构找不到对接渠道,电子垃圾只好堆积不处理,”郑吉勇阐述了这样的循环。

金堂县公共机构 电子垃圾处理样本

1出台文件明确公共机构危险废弃物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回收

2各公共机构拟报废国有物资填写审查表

3上报县财政局(县国资办)审批

4建立专门的废旧电器数据平台

5动态登记各单位待处置电器的信息

6符合资质的回收企业安排回收车

7规划路线逐一上门收集

8送至回收企业无害化处理车间

【探索】

借鉴金堂经验明晰电子垃圾处置程序

“如何明晰政策,加大宣传,打消一些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顾虑是关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资办工作人员认为。

金堂县的做法正受到各方关注。今年,该县专门出台文件,明确公共机构危险废弃物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回收工作,再交符合资质的回收企业统一处理;各公共机构拟报废国有物资要填写审查表,报县财政局(县国资办)审批。

金堂县还建立了专门的废旧电器数据平台,动态登记各单位待处置电器的信息(类型、数量、体积、重量等),再由企业派出回收车,针对近期有需要的机关,规划好路线再逐一上门收集,一趟转运完毕。截至目前,金堂已回收处理废旧电器500余套、灯管1800余支、电池30多公斤。

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傅泽涛说,正在研究如何把金堂的做法在成都全市推广。

目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资办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类资产的报废处置统一回收处理制度。按照拟定的思路,电子垃圾须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理,严禁自行处置。企业应出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类资产回收凭证,各单位依据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和回收凭证调整资产账目。

郑吉勇建议,不仅要加大政策法规在公共机构中的宣传力度,还要制定约束惩罚措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