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厦门紧盯陆上污染源 全方位防治近岸海域污染

   2015-06-25 中国环境报1960
核心提示: 对拥有234公里海岸线的福建省厦门市,近岸海域堪称生命线。厦门人深知,守好这一生命线,必须盯紧陆上污染源。

厦门完善规章、加强监管、促进协作,全方位防治近岸海域污染

对拥有234公里海岸线的福建省厦门市,近岸海域堪称生命线。厦门人深知,守好这一生命线,必须盯紧陆上污染源。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厦门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4个白海豚观测点发现中华白海豚204次、633头(次),较上年明显增多。

公报显示,去年厦门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海水有机污染各要素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总体稳定”的背后,是厦门近10年累计投入90多亿元,是全海域退养、撤堤建桥、清游整治、红树林湿地建设、九龙江入海口整治等系列重大海洋环保工程实施的持续深入……

“厦门模式”究竟什么样?

早在十几年前,厦门就探索出一条“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海洋综合管理路子,这一海洋综合管理经验被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总结为“厦门模式”。

——立法先行,奠定海洋综合管理基础。

厦门是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和地方立法权。近年来,厦门市人大、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涉及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的10多部涉海法规规章。

规划方面,厦门市先后制定了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域使用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涉海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立法和海洋规划体系,为海洋综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涉海管理和执法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厦门市建立了海洋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成立海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同时成立厦门市政府海洋管理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职能。

——联动执法,形成海洋综合执法合力。

以前,厦门有“九龙管海”之说。2004年以来,厦门整合组建属于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之后组建了海上综合治安巡逻大队,建立了9家涉海执法部门共同参与的厦门市海上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大大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厦漳泉海洋执法城市联盟机制,协调厦门、漳州、泉州3市海洋执法行动。

有了体制机制的保障,厦门市采取昼夜巡查、联合行动、重点执法、突击打击等多种执法方式,维护了厦金航线的安全通畅,基本遏制了非法捕捞、采砂、倾废、围填海等违法行为,实现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标准化管理。

——加强监督,解决近岸海域污染问题。

厦门结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评比和全国文明城市考核要求,针对近岸海域污染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和监督执法。在这一过程中,厦门市将监督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以厦门市政协为例,近年来,市政协积极通过课题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推动解决近岸海域污染问题。针对厦门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问题,厦门市政协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等4个方面,提出16条意见和建议。

2013年,厦门市政协将“加大污水整治力度,改善水资源环境”作为常委视察和常委会协商议题,并组织常委重点视察岛内污水直排海情况。

“三管齐下”具体管什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高度评价厦门的海域生态修复工作,并将之作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管理示范区的示范工程,在全球推广示范。

治水必须治环境。为了不让陆源水污染海域,厦门采取“三管齐下”等措施,将陆源水污染牢牢控制在陆地上。

一管源头控制外源废水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是流域治污的难点。厦门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猪上山、标本兼治,生态养殖、综合利用”等措施,走出了一条适于南方气候的畜禽养殖综合治理路子。

厦门还创新发展生态养殖,针对厦门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农村养殖等特点,探索总结了4种生态型生猪养殖示范模式:山区采用“猪—沼—果—林”模式,丘陵地区采用“猪—沼—果—草”模式,平原地区采用“猪—沼—鱼/虾/蔬菜/食用菌”模式,土地稀少地区采用“发酵式、生态型、零排放”模式。

同时,厦门市还重点整治岛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污染。经环保审批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建成雨污分流、固液分离、污水和废渣无害化处理等污染防治措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