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天津市交通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百花齐放:职工人人有舞台

   2015-06-26 :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1600
核心提示:在京津冀一体化布局中,交通一体化率先发力,海、陆、空、港构筑的立体化大交通格局已见雏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乘着这趟快车,本市交通事业迎来了又一次跨越式前进的良机。

刘园车队青年小分队创新工作室开展助残活动

在京津冀一体化布局中,交通一体化率先发力,海、陆、空、港构筑的立体化大交通格局已见雏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乘着这趟快车,本市交通事业迎来了又一次跨越式前进的良机。在此过程中,一大批职工正为本市交通行业发展奉献着智慧与汗水。他们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积极投身到自主创新活动中,并且闯出了一番名堂,一支又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职工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延伸,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一线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成为本市各级工会服务发展大局的响亮的工作品牌。

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基层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本市交通系统多家单位,零距离感受了职工的创新热情。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孙德英,现任北京铁路局天津供电段信息技术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是“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凭借多年来在科技岗位上的钻研探索,如今孙德英不仅被诸多荣誉和光环包围着,创新成果也似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同时,他还是天津供电段职工创新工作室——孙德英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

提起孙德英创新工作室,这个致力于铁路供电领域的15人科研团队,在行业内可是赫赫有名。成立3年来,工作室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和奖励不计其数,完成的“陶瓷绝缘防污闪技术”“接触网抢修事故信息支持系统”“高速铁路接触网轻型绝缘子水冲洗机”等十余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推广应用后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何激发一线职工岗位创新的热情?该为职工创新提供怎样的平台?“职工创新工作室就发挥了这样的功能,除了具备便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专门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外,还配备了许多专业书籍,开设了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提供了多种操作实践的机会。”天津供电段工会主席王铁刚说。

如今在北京铁路局,成立了24个以职工为领军人的创新工作室,为铁路运输业安全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创新正在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

戴会生(右)指导混凝土相关试验

迸发团队智慧火花

截至今年5月,公交集团一公司万科车队黄亚男先进模范创新工作室和刘园车队青年小分队创新工作室已正式成立一周年。作为在集团内率先成立起来的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核心的创新工作室,他们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热情服务等主题,不断把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职工汇聚在一起,由此结束了公司优秀人才在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局面,使创新团队智慧火花不断迸发,推动公司职工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在公交一公司,记者分别走进了这两个创新工作室,了解其运行情况:黄亚男先进模范创新工作室针对混合动力车型总结了朗朗上口的节油操作法,并在全车队推行应用,从去年5月至今年4月底,全车队节省燃油超过30000升,节省18万余元;工作室成员、803路安全员王玮和驾驶员郭宝君按照车辆行驶路线整理、统计沿途小区和换乘站点,为乘客制作出“导乘图”。青年小分队创新工作室总结提炼出LNG清洁能源公交车节气节能驾驶方法,为车队月均节省费用达1万元;通过创新实施安全行车法、优质服务工作法等,实现了连续5个月车队“有责投诉”为零。他们还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能讲座、与劳模车队互动交流等活动,促进公交服务水平提升。

“别看工作室成立时间不长,却成了一线职工的主心骨,大家的好榜样。”提及这两个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和职工评价,公交集团工会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如今,这两个工作室已成为集团职工创新活动正能量的辐射源,下一步,集团工会将继续扩大此类创新工作室覆盖面,让职工创新遍地开花。

孙德英(中)讲解驱鸟器原理

搭建职工创新舞台

探访天津港保税区航保商品砼供应有限公司戴会生创新工作室前,记者就已经大致了解了他们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自2014年成立以来,戴会生创新工作室完成实施“预湿骨料”“搅拌站集中除尘改造”等多项绿色环保技术创新项目,赢得业界好评;应邀参编天津市地方标准《后装拨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标准》和《天津市绿色建材评价细则》,参编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年创经济效益160余万元……

作为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航保公司十分重视一线职工人才队伍的建设。戴会生创新工作室就是该公司在新形势下,为发挥职工人才效能而创建的局属16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

事实上,戴会生创新工作室在正式揭牌成立前,就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储备与技术支持,并先后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工作室的每项专利发明都是针对影响公司效益的问题和破解生产技术难题开展的,都是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创效和成果转化,从而保证了技术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实际成效。”工作室带头人戴会生说。

近年来,发掘职工创新智慧和潜能,全面推动职工创新工作,成为中交一航局工会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他们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工创新的制度和办法,为职工“大展拳脚”搭起舞台。据统计,2014年,中交一航局所属创新工作室共完成创新成果30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约2700万元。这样的业绩无疑缘于中交一航局对职工创新的激励和追求。

记者手记

聚才集智点燃创新热情

一项项创新、一个个成绩、一次次进步……对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了解,无论是看材料,还是现场采访,都让人备受鼓舞。然而记者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核心优势究竟是什么?

随着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提升,个体创新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集智创新才是拓宽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的“王道”。于是,职工创新工作室便成为职工创新“大展拳脚”的新载体、新平台。在这里,大家集思广益,有难题一起攻、需创意一起想,其优势显而易见。

但是,记者也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职工表示自己想创新却难以实现,原因在于缺政策、少资金、缺场地、没时间。目前,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普及还需要政府、企业给予进一步引导和帮扶,通过多种方法,实现管理规范化、运作科学化,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其中,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