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对钢铁工业新常态运行下几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2015-06-26 中国冶金技术网1790
核心提示: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逐渐步入适度发展的新时期。对钢铁工业而言,由于自身积累的矛盾和形势发展变化等种种原因已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困难阶段。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逐渐步入适度发展的新时期。对钢铁工业而言,由于自身积累的矛盾和形势发展变化等种种原因已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困难阶段。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过于求、价低利微、资金紧张、负债过重、低速低效运行已成为钢铁工业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和新对策,除了继续坚持原来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外,还需要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求发展,开拓一些“非常态”妙招。

1.增产增效不灵了,尝试一下减产提价增效

在钢材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想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效益,进一步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压低钢材价格,钢企效益会越来越差。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特别是对效益低下,产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亏损企业应该通过减产缓解供过于求的矛盾,通过适当减产,缓解供求关系,促使价格回升,可以达到减产增效目的。如果将供过于求的产量下降5%,通过改善供求关系,使产品价格上升10%,实际收入会不减反增,达到减产增效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要提升钢铁工业效益,走出困境,首先要千方百计化解产能过剩,同时生产企业要同心协力实施限产、减产保价,严格控制产量,按需生产,尽快改善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使钢材价格恢复到合理价位。

2.主业受限了,尝试一下多元化经营

要改变钢铁工业产能过剩、效益低迷的状况,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是必然选择。从近两年来钢铁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情况看,效果都很好,他们把企业多余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放到社会急需的其他高效行业,实际上支持了新形势下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缓解了钢铁产能继续增长和过剩,又加快了一些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新兴高效产业。如物流业、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在保持主业适度发展的同时,注重多元化经营,开办新兴产业、高效产业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经济效益都有提高,不少企业还通过开办其他行业盈利弥补了主业亏损,实现扭亏为盈,如湖南华菱、杭钢、武钢、包钢等企业,所以能实现盈利,基本都是主业亏损靠辅业盈利弥补才实现扭亏为盈的。为了进一步化解钢铁工业产能过剩、提高经济效益,今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快发展多元产业,国家、企业、职工三者都能从中受益。

3.“独木桥”过不去了,要学会开拓多渠道

目前,钢铁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对生产经营影响很大。如何缓解钢铁企业资金紧张,助力钢铁企业走出困境?

首先,要广开融资渠道,增加资金供应量,充分利用企业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小型贷款公司等平台,扩大覆盖面提高归集度,增加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可集中使用的资金,集中调度和使用,及时调剂余缺,解决一些困难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企业集团还对大型通用设备占压资金较高的可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变一次性购买为定期租赁,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企业一次性设备购置费用,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次,要加快资金周转,疏通血脉增强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钢铁行业所以出现资金紧张,既有供应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资金周转缓慢,流动性不够,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从影响面和发展潜力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从近两年的财务报表看,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都比较低,而且均呈现下降趋势。所以如何通过加强管理,疏通血液,加快资金流动速度,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缓解钢铁企业资金紧张,保证生产经营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热门竞争过分激烈,尝试一下“冷门战略”

目前,要警惕为追热门盲目追求发展精品基地之风,而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和企业自身实力出发确定产品结构发展战略。不要盲目追热门,可尝试一下“冷门战略”。以河北钢铁集团的石钢为例,在不少企业追上板材等高档产品之时,石钢却一直坚守被人们认为大路货的线材,坚持走专、精、特发展之路,同样实现了高效益。目前,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钢材需求提出了许多新的品种需求,这些品种并非都是高精尖的热门产品,有些冷门产品,档次不高,但产品紧俏,新兴产业非常需要,效果很好,冷门之中有高效益。

5.提高质量过了头,降质反而能增效

在正常情况下,实施质量效益战略,即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增加效益是一项有效措施。但在新形势下,产品质量的有些方面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无限提高往往会物及必反,出现提质减效、降质增效。以铁矿山生产的铁精矿为例,当质量未达到合理品位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可以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但当铁精矿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达到合理经济品位后,再增加过多的投入去提高,就会得不偿失,走向反面。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降质反而增加效益。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