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广东龙头山垃圾填埋场项目每日可处理垃圾150吨

   2015-07-03 南方日报2670
核心提示:1日上午,伴随着“轰轰”的作业声,一台装满垃圾的运输车往广东连州市龙头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倒进了第一车垃圾,这标志着该填埋场正式试运行。

1日上午,伴随着“轰轰”的作业声,一台装满垃圾的运输车往广东连州市龙头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倒进了第一车垃圾,这标志着该填埋场正式试运行。

连州龙头山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30年。

据悉,该项目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工程总投资10860万元,总占地面积702亩,设计总库容为270.5万立方米,分三期建设,一期处理规模为150吨/日,设计使用年限30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要先后经过多道工序进行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该填埋场处理过的垃圾污水,还可放到池塘里再循环利用,用来养鱼。

一期垃圾处理规模150吨/日

龙头山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城南与九陂镇交界处,距连州市市区10公里。该项目由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设计,总占地面积702亩,设计总库容为270.5万立方米,分三期建设,处理规模一期为150吨/日,二期为220吨/日,三期为300吨/日,设计使用年限30年。填埋场主要由进场区、生活办公管理区、垃圾填埋区和渗滤液处理区四部分组成。

连州市城综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项目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工程总投资10860万元,其中主体工程8284.97万元。一期工程于2014年5月29日动工,2015年7月1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多道工序无害化卫生填埋

连州市城综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该垃圾场主要是用来填埋连州市区产生的垃圾。当前,连州市区月产垃圾约100吨,这些垃圾过去都是通过老式垃圾填埋场简单处理填埋,污染较大。新的垃圾填埋场对进场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垃圾渗滤液选用“前处理+A/O系统+Fenton+BAF”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200吨/日,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7)的排放标准,相比过去更加卫生环保。

作为本项目的承包方,连州市连洁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少杰告诉记者,龙头山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采用复合衬层防渗系统,先后经过了GCL膨润土、土工膜、土工布、地下垃圾水管、鹅软石、土工布等多道工序,确保填埋的垃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垫在GCL膨润土一碰到水就会吸收膨胀,可以确保垃圾水不会渗到地底下;土工膜用于防水,土工布则是用来保护土工膜;鹅卵石可以对垃圾水进行过滤,在第一道工序上减少垃圾水的杂质。”成少杰向记者剖析了每个工序在垃圾填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他还透露,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作业面,承包方将在每天作业完成后,用1.0㎜HDPE膜临时覆盖,减少臭气,蝇蛆以及渗滤液的产生量,尽可能降低填埋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垃圾填埋区每当垃圾堆积高达3米左右,作业方就会对垃圾进行压缩并消毒,再在上面盖上30厘米的泥巴,之后再进行下一层垃圾的填埋。“这样不仅可以压缩垃圾占用的空间,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异味渗出,避免影响到周围居民。”

除了生活垃圾处理较为环保之外,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该填埋场也是下足了功夫。“我们先把垃圾污水放到混凝反应沉淀池,沉淀之后放到调节池集中,最后再通过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连州市城综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通过一道道工序过滤出来的水,最后放到池塘里,还可以再循环利用,用来养鱼。”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