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政策萌动企业抢滩 储能行业“微风渐起”

   2015-07-07 电池中国网2700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储能市场进入加速扩张期,业界对储能相关政策的预期逐步升温。在“储能国际峰会2015”上,多位专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落地政策,扶持储能行业发展。

“储能行业‘微风渐起’,未来三年有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迎来行业发展‘元年’”。在6月初召开的储能行业年度盛会——“储能国际峰会2015”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理事长俞振华如是说。

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与微网、辅助服务、用户侧需求响应、电动汽车车电互联系统中的作用逐步显现,个别领域甚至出现了商业示范项目。俞振华预计,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容量有望达到67GW,迎来大发展。

政策萌动 储能“十三五”规划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储能市场进入加速扩张期,业界对储能相关政策的预期逐步升温。在“储能国际峰会2015”上,多位专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落地政策,扶持储能行业发展。

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行业发展,智能电网时代即将到来。这就需要从政策端打破现有电网行业的垄断现状,培育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市场,推动储能技术进步,让能源行业走上低碳、绿色、智能化的道路。

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建议,储能行业的发展可以参考此前发展光伏、风能的经验,必须将储能作为能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并形成整体的能源规划。

6月底,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传出消息,受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委托的国家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已获实质性进展。截至6月18日,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各课题牵头单位已将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提交至协会,协会定于7月4日召开课题专家评审会。

业界专家表示,政策层面的破冰,将有助于储能产业在电力市场中形成多方良性竞争的局面,让储能产业面临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车企抢滩 筹谋储能市场

继4月底特斯拉推出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系统,正式进军家用储能市场后,多家知名车企也纷纷宣布进军储能领域,在储能市场中“攻城略地”。

6月2日,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公司高调宣布,将联合德国公用事业公司(Energie Baden-Wuerttemberg AG)共同销售太阳能储能电池,产品细分为家用及商用两款,将采用“梅赛德斯-奔驰”的品牌,从九月份开始销售。

随后,通用汽车发表声明,称近期将公开电动车电池二次利用技术的相关发展规划。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潜力巨大的储能市场中。

日产汽车也不甘示弱,在6月中旬与商用储能电池供应商Green Charge Networks 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美国及全球市场部署商用固定式储能电池,整个项目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多家车企巨头相继进入储能市场,引爆了全球科技界和能源界对储能产业的热情,也体现出他们对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视。据业内人士分析,车企密集布局储能市场,也与研究机构看好美国乃至全球储能市场前景有关。

据GTM Research预测,美国储能市场2015年增长率预计为250%,约220兆瓦;从全球来看,2017年储能新增装机将首次达到吉瓦级,市场规模约50 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或接近7GW,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动力电池的“善后”工作逐渐进入了人们视线,动力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梯次利用,也成了车企加速布局储能行业的重要原因。

相关机构加快研发 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随着储能市场的日益火爆,国内相关机构、企业也不断研发新技术,欲在产业爆发前站上制高点。

机械储能技术成熟稳定。在众多的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由于技术成熟、成本低,目前应用领域相对较广。国网新源科技信息部主任吴毅告诉记者,目前抽水蓄能电站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78%以上,寿命可以超过50年。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目前除抽水蓄能外,容量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技术,也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究中心主任陈海生表示,他们已在河北省廊坊市完成了1.5兆瓦的示范项目,正在调测10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装置。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机械储能技术相对成熟,但目前在推广中还存在一定的瓶颈,比如对地形要求相对苛刻,使得这种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电化学储能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化学储能开始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大连融科储能总工程师张华民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使用新的电池材料、改进电池结构,使全钒液流电池的充放电能量效率由几年前的81%提高到93%,充分证明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6月与日本古河公司合作,在铅炭储能电池领域不断突破。圣阳股份副总经理隋延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铅炭电池已经具备了量产条件,而且成本优势明显,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双登集团近年来也在铅炭储能电池领域斩获颇丰。集团总工程师杨宝锋表示,公司通过筛选十多种材料,目前60%放电深度的铅炭电池循环寿命已经可以达到4800次。针对铅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正极可能出现干涸等现象,双登集团在炭材料加入、合金配制、板栅结构设置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并在物质配比和外壳材料等细节上进行了研究。

氢燃料电池崭露头角。作为一种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过去更多应用在通信基站方面。近年来,这种电池在新能源车及电力储能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

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洵表示,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解开氢气能量的密钥,可以在能量过剩的时候进行电解水制氢,起到削峰的作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时,可以将存储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技术进行发电、填谷。欧阳洵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三五年内,我国的氢燃料电池、氢储能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

尽管当前储能技术呈多点开花局面,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教授级高工来小康依然认为,由于目前的储能成本还过高,储能技术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未来,谁能在经济性、工艺上实现突围,将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