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 “三大蓝图”重振能源大省声威

   2015-07-08 黑龙江日报 1660
核心提示: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当前环境及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局日前出台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方案备受关注。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当前环境及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局日前出台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方案备受关注。《方案》指出,在“十三五”时期,充分发挥非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三北”和“西南”等地区新增用电需求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供应为主,这些旨在加快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对有着资源大省、能源大省之名的我省来说,意义非凡。

从传统的油、煤、粮、木,到如今备受关注的风、光、电与生态,我省资源优势突出。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黑龙江面对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之时。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历时近一年,对我省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资源和利用现状,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该单位编写了《黑龙江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黑龙江省生物质发电规划》,全面勾画了我省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蓝图。

风能发电

储量运行有优势解决外送有利好

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要,而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幸运的是,我省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储量居全国第5位,是国家著名的九大风电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规模开发风电场的省份之一。我省第一座风电场,木兰风电场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建成,之后又相继建成了穆棱风电场和富锦风电场,自2005年起,我省在国内率先步入风电快速增长期。伴随经济进入新常态,风电产业被视为黑龙江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风电开发也逐步呈现出由风能资源丰富的东部和北部丘陵区地区逐步向西部平原区倾斜扩大的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风电场装机容量超过4000兆瓦;核准在建的风电场装机容量超过2000兆瓦。我省风能资源较好,风电成本相对较低,效益较好。但据资料显示,由于我省风电外送受到一定制约,风电大部分只能在省电网内消纳,消纳能力明显制约着我省的风电发展;而且,风电场接入点多且分散,也给电网接入造成一定的困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电网消纳能力的限制,自2008年以后,风电场逐渐出现了弃风,2012年全省风电场平均上网小时数不到1800小时;2013年全省风电场平均上网小时数有所提升但也没有超过2000小时,虽低于东北地区平均值,但也不容忽视,因为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地域特点,今后一个时期内东北地区的电力需求增长趋势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电网消纳能力不足将成为限制风电发展的一个瓶颈。

“基于这些现状,本次黑龙江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研究报告,旨在摸清黑龙江省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特点,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全省风电进行合理布局,保证风电有序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重点推进西部平原地区风电场建设,加快电力送出通道建设,积极争取新的核准计划’的‘十三五’风电发展思路。”负责规划设计的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我省风电场运行特点鲜明,春秋季出力较大,夏季出力较小,出力年内变化显著;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平均风速在6.4m/s以上,区内无破坏性风速,风能资源稳定性及连续性好,盛行风向较为稳定,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风力发电机组全年运行。经对全省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电网规划容量等条件的综合分析,《黑龙江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研究报告》指出,我省风电发展应以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主,规模化开发接入电力系统,并因地制宜地在其他区域开发建设小型风电场。在开发时序和布局上主要以风能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的西部区域为主,兼顾其它区域。

李正说,我省的绝大多数风电场的场址,场地开阔、地质条件较好,交通运输等成本较低,这些天然优势条件可以有效的减少风电场开发建设的投资。不仅如此,风力发电的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按照我省到2020年的风电发展规划,发电量超过100亿度,与同等发电量的火力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00多万吨。尽管如此,要是我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工程逐步得以实现,将使我省风能资源变成真正的“电力宝库”。有关数据显示,风电作为黑龙江电网装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不到20%,预计到2030年将占地区总装机容量会更高。到那时,大量安全清洁的风电可供外送,风电领衔经济增长,水到渠成。无论是当下解决弃风现象的现实问题,还是未来打造电源送出基地,都呼唤风电外送通道的畅通与扩大。《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黑龙江经吉林、辽宁至华北输电工程前期工作”,这对我省电力外送是个利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在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的规划研究,伴随东北特高压交流电网的建设,我省电网外送能力正不断加强。业内人士一直在为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建设提速鼓与呼,伴随全省风能资源开发的最新规划报告的出炉,它必将成为全体龙江人的热盼与夙愿。

太阳能发电

建在西部场址理想拉动经济前景可期

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更可贵的是,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据介绍,从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看,发展光伏发电是保障能源供应、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无论从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角度出发,还是从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需求考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都是保障我国及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2010年前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较高、配套的政策不够完善,我省光伏电站建设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光伏技术的日趋成熟,度电成本的下降,技术规范和政策日渐完善,黑龙江省的光伏电站建设脚步加快,开发企业有很高的投资热情,我省大规模利用光伏发电始于2010年。

2013年下半年,伴随《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及之后各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政策的纷纷出台,包括《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我国及我省的光伏发电事业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已经并网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还比较少,一部分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正在建设中。近期我省通过市场化招标方式配置300兆瓦的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资源。

据统计资料,我省年太阳总辐射量4400~5028MJ/m2(相当于1222~1397KWh/m2),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趋势为西南部最大,中东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少。齐齐哈尔、大庆、绥化以及黑河、哈尔滨的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值最大,在4800MJ/m2以上,其中齐齐哈尔市和泰来县太阳总辐射在5000MJ/m2以上,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伊春和东部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低于4600MJ/m2,其它地区太阳能总辐射在4600~4800MJ/m2。在太阳能丰富的西部平原区,如大庆、齐齐哈尔以及绥化部分地区,都存在大量的盐碱地无人开发利用,为建设大型光伏基地的理想场址;在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等老工业基地,有大量厂房屋顶资源,也非常适合分布式光伏的选址,天时地利并存。近年来,我省的太阳能利用事业在科研、设计、生产、推广应用方面都有显著成效,建立了新兴的太阳能产业,扩大了太阳能在农牧业方面的应用,形成了一支太阳能科研、生产、销售队伍。太阳能产品不仅在省内销售,而且进入了国际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凡此种种,都为太阳能开发的大提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黑龙江省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了解到,未来15年,我省将重点打造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有序发展光热发电,积极推动太阳能热的综合开发利用。根据黑龙江省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征、建设条件与技术特征,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考虑全省光伏规模化开发与分散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未利用地、在接入和消纳条件好的地区鼓励连片成规模开发,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基地。其中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可利用盐碱地、未利用地和河道漫滩,区域面积广阔、地形开阔;市县工业区、商业区可利用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村镇可与农业相结合,建设农业大棚光伏项目。我省还规划了多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对光伏电站的布局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采访中专家指出,可别仅仅把这些数字看作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它和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太阳能资源利用是公认的开拓地区经济增长点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光伏产业既能带来可观的税收,又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如逆变器制造、支架生产企业的跟进。据测算,一个装机规模为1000兆瓦的光伏发电企业一年上交的税收为1.9亿元以上,一个太阳能电池产能超过1000兆瓦的企业,完成国税收入3.1亿元。另据数据统计,每安装1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就将产生30个就业岗位,同煤炭行业每兆瓦所产生的就业岗位0.18个,风力发电行业的17个相比,太阳能产业堪称诸多就业岗位的“创造者”。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伴随太阳能发电基地的开发建设,一个区域繁荣、百姓增收的前景正向我们招手。

生物质发电

清洁热电待开发秸秆发电入规划

作为农业和林业大省,我省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据统计资料,正常年份时我省农业生物质潜在利用量为2000多万吨,林业生物质潜在利用量也非常巨大。尽管目前生物质资源得到了部分利用,但大多数秸秆还是被当做废物烧掉。可靠数据显示,建设一座规模为1×30兆瓦秸秆发电厂,每年需燃用秸秆22万吨,每吨秸秆按300元(含税)计,农民因此每年可增加收入6600万元;由于秸秆是一种清洁燃料,含硫量低且灰渣量很少,合理规划建设生物质热电厂,不仅可节约燃煤,更能极大地减少SO2和灰渣的排放,同时兼顾区域集中供热,不啻为经济、环保、节能的多赢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4年,我省已建成并网发电项目29个,另有多个项目核准在建。与我省可利用生物质资源量相比,开发使用量很小;而且由于受制于原料收集,运行情况并不理想。据介绍,目前生物质发电厂在原料收储环节面临诸难,一方面农民出售秸秆的意识不强,存在惜售与无所谓思想,尤其是一些地区,秸秆收购价不高,往往达不到农民期望值,农民不愿为出售秸秆费劲劳神;另一方面,由于布点不科学,有的生物质发电厂与可用于其他工业用途的生物质秸秆存在争资源现象。此外,由于农作物秸秆收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求,不能做到均衡连续收购。生物质发电企业一般至少需储存半年的秸秆量,而在北方一年一季农作物产区则需储存一年的秸秆量。如一个30兆瓦的生物质电厂,在北方地区需储存22万吨以上的秸秆。

为唤醒这巨大的沉睡的热电资源宝藏,未来我省将科学规划,让大量的作物秸秆、生物质资源变成能源,变成效益,变成良好的环境。

我省将规划发展多个生物质发电项目,以秸秆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瓦。

“结合我省实际,生物质发电厂原则上应布置在粮食主产区秸秆丰富的地区,且每个县或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置生物电厂;如一个县内只有一座已建成的生物质电厂,在可稳定获得生物质产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建增容,在拟建电厂所需的燃料半径内不和其它在建或拟建的电厂发生燃料来源的冲突;生物质电站建设规模以保证供应的资源量为基础,一般安装两台机组,装机容量应与资源量匹配,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的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3万千瓦。”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发电部新能源室主任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

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风电产业。

光伏发电。 生物质发电。

新能源产业期待互联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科技的发展,移动能源将成为新能源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4月15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

根据论坛上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去年全球新能源发电延续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光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转机。

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对新能源的发展非常有利。

在全球能源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机遇期。从全球范围和我国来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主要国家和我国已经进入了这一发展通道。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欧美的新增电力装机当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经占到60%~70%,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的投资,我国的新增电力装机当中,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一半,按投资计算,新增装机60%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说,全球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未来已是一个大的趋势。

根据报告,曾遭遇不少困难的中国光伏产业在去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周期。这一论点也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乔跃山说:“2014年以来,受国际光伏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较2013年有所回暖,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整体向好,多晶硅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57%,占全球总产量43%,电池组件产量35G瓦,同比增长27.2%,占全球总产量的70%。由于主要光伏产品价格同比回升,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好转,在产的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年初的7家增加到18家,部分电池组件企业扭亏为盈,个别骨干企业已经多季度持续盈利。”

根据新一期的发展报告,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结合移动多媒体等新科技,发展移动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顾问王会东说:“今年两会上中央提出了互联网+,今天会上专家提到的移动能源+,我们认为具有分布式发电特征的光伏产品,尤其是柔性产品应该跟智能终端产品相结合。如果说移动能源时代能够到来,我们把每一个书包、帐篷、衣服、公共设施和电子产品、汽车都用分布式柔性的技术进行改造创新后,光移动能源产品市场在2020年就可能达到4.7万亿的水平。”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