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华润电力:火电改造与循环产业助力绿色产业升级

   2015-07-08 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2180
核心提示:7月初,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的“超清洁排放”和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案例,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媒体的共同关注。记者随后走进华润电力,探访转型背后的故事。

厂区门口树立电子屏显示环保即时数据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白真智)近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下,能源类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

7月初,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的“超清洁排放”和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案例,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媒体的共同关注。记者随后走进华润电力,探访转型背后的故事。

超清洁排放:火电业务自我加压

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的厂区有两个设计别致的冷却水塔,塔身画着白色的飞鸟与碧蓝的海水图案,塔中不断喷出的水蒸气如同流云一般,与蓝天相映。发电机组车间里机器轰鸣,热如蒸笼,地面、栏杆却一尘不染,地板甚至能映出人影。记者问工作人员:“你们是不是为了迎接媒体参观特意打扫过?”工作人员笑着说:“说没收拾过是骗人的,但基本和我们日常也差不多。我们的燃煤机组都安装了脱硫脱硝设备,没经过处理的煤灰粉尘比面粉还细,会在厂区里漫天漂浮,无孔不入,那可不是我们能收拾干净的。”

虽然从2006年开始进军风电、气电领域,但火电仍然是华润电力的主力业务,能否提升火电机组的清洁排放水平,直接关系到华润电力的绿色转型成效。

据报告显示,2014年华润电力对火电机组实施了100余项节能技改项目,完成了16台机组脱硝改造、23台机组脱硫改造、23台机组除尘改造,实现了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安装率100%,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同比下降了25%、46%、47%。

华润电力董事局主席、总裁周俊卿介绍,“华润电力在燃煤机组全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对广东海丰等一批新建电厂追加投资应用了‘超洁净排放’技术,并以广州热电为试点推进‘超洁净排放’改造工程。”

所谓的“超洁净”是与业界公认的清洁能源——燃气的排放指标相比。报告中提到广州华润热电1号机组进行“超洁净排放”改造投入运行后,经国家环保部测评中心现场监测,机组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重点地区“燃气轮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具体数据见下表)

华润电力:火电改造与循环产业助力绿色产业升级

(数据来源: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2014可持续发展报告)

对于“超洁净排放”的技术改造,周俊卿的评价是 “自我加压、超前谋划”。周俊卿告诉记者,“‘超洁净排放’的技术改造,2015年还将延伸至华润电力在江苏南热、辽宁盘锦、山东菏泽等地的七家运营电厂。”

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使得许多火电类企业将环保达标视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华润电力用走在国家标准前面的方式,为火电业务找寻一条平坦之路。

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协同配合共创多赢

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由电厂、啤酒厂和水泥厂组成。2010年华润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就建设产业园达成一致意见。2012年底,示范区三家企业均全部建成投产,三厂循环协同工作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据介绍,依托电厂、水泥厂和啤酒厂,通过构建循环产业链条,达到不同产业间物质及能源的综合利用,从建设到投产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首先是避免设备设施的重复建设。三厂一区建设期在原材料供应、用水、废料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协同,避免了大量设备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约土地1050亩,节省建安费用8668万元。二是节能减排。示范区投产以来,每年节能降耗标煤29万吨,节水78万吨,废水处理复用26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2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万吨。三是实现产业链协同效益,产生循环经济效益约1.94亿元。

这个看似“理所应当”、“皆大欢喜”的结果,背后其实蕴含着当地政府和企业在资源整合、协调配合中的巨大努力。

首先,产业园内的三个项目分别归属与华润集团三个上市公司,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第二,园区内三个项目又归属与三个不同的业态,在项目规划、用地、项目审批、产业扶持、政策配套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别需求。这不仅需要华润集团层面的统筹协调,也需要当地政府甚至国家相关部门提供支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润集团与自治区政府共同成立了领导小组,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作为示范区建设现场领导小组组长单位,积极协同水泥、啤酒成立协同工作小组,共同实施和推进项目建设。

投产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共赢仍在继续。据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左俊杰告诉记者,电厂2012年投产,2013年上网电量达到了115亿度。2014年国内经济有所调整,电量大幅度的下滑,上网电量仅有85.56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治区奖励贺州电厂200小时年利用小时数。

这是不小的支持力度,但政府心里也有一本“绿色经济账”。贺州富川县委副书记唐庆友说:“200个小时按两台100万机组来计算,可以发4亿度电,而这是4亿度电,对我们地方来说,就可以增加2800万的税收,而且是绿色产业带来的税收。对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2800万的税收,可以让我们办很多的事情。”

绿色效益和绿色税收为企业和政府的诉求找到了连接点,循环经济的“华润模式”呈现出高效高质的多赢局面。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