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费时费力收益偏低积极性差 治秸秆焚烧要靠市场

   2015-07-14 经济日报2520
核心提示: 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日益重视,造成大量污染的秸秆焚烧逐渐成为了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一个大难题。

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日益重视,造成大量污染的秸秆焚烧逐渐成为了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一个大难题。尽管各地都在强令“禁烧”,但有些地方依旧浓烟滚滚,PM2.5指数爆表。“堵不如疏”,一味禁止,不如给秸秆在市场上找一条出路,提高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

费时费力收益偏低积极性差 治秸秆焚烧要靠市场

每逢夏收,各地都要应对秸秆焚烧“大考”。今年,尽管各地都在强令“禁烧”,但有些地方依旧浓烟滚滚,PM2.5指数爆表。

气象卫星监测显示,今年6月全国主要夏粮收获区的秸秆焚烧现象和去年比总体减少,但有些省份秸秆焚烧依然严重。

念好“禁”字诀是各地应对秸秆焚烧的普遍经验。除了前期发小册子、打标语卖力宣传外,在秸秆焚烧高发期,各地更是组织禁烧小组巡查督察,多部门包片负责,镇、村干部也组成了秸秆禁烧督察组,在田间地头巡查。

加强监管的行政手段在几个产粮大省的确取得一定成效,但从长期来看,这只能治标。一则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监管成本太大,二则千堵万堵总有一疏,农民躲猫猫钻空子烧秸秆,防不胜防,处理不当还容易激化干群矛盾。

要找到根治的解药,就要分析秸秆焚烧的根源。为了抢时耕种,农民需要对秸秆进行快速处理,一把火烧掉最省时省力,焚烧当然为首选。

实际上,在机械化作业大力推广的今天,秸秆还田不仅方便,而且还田处理具有增肥、改土、保墒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农民还是宁愿选择焚烧处理呢?因为在农民看来,在收割机上加挂粉碎机不仅影响收割的进度,更提高了收割成本。赔钱的买卖,农民不愿意做。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秸秆变废为宝,把秸秆卖给肥料厂或收购商。但也有不少农民不买账,一般一吨秸秆收购价200多元,农民认为整理秸秆还不如打零工挣得多,所以不愿意做。这样一来,“财富”不是被浪费就是被烧掉,而企业也守着秸秆“金矿”吃不饱。

农民不买账是因为“不划算”,是市场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要根治秸秆焚烧污染,需念好“市场经”。

首先,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多在农村培育几个经纪人,将田间地头和市场衔接。在一些地方,经纪人免费为农民清除地里的秸秆,并无偿获得,然后出售给饲料企业或是造纸企业,一个夏天就能收入数万元。当把利用秸秆变为农民、经纪人、企业三方均有利可图的“生意”,农民自然就用不着去烧秸秆了。

其次,小账本纳入大账单。农民有秸秆还田的意愿,因为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利于作物增产。但是如果农民地不多,不能产生规模效益,那这一笔额外成本就成了负担。如果政府通过补贴专业合作社,由他们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扩大规模经营、统一作业,就能把一个个小账本纳入大账单,这样效益提高、成本降低,秸秆还田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

再者,以价格为杠杆,把秸秆回收当做农民增收点。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激励秸秆回收,防止经营公司压价,挫伤农民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对从事秸秆回收再利用的企业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抑或技术支持、创新鼓励,让企业进一步拓宽秸秆回收利用渠道,惠及更多农民;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让秸秆产生更多附加值,让农民从中享受更多利益分红。当秸秆也成为一个增收点,农民“看得上”秸秆了,就能真正解决秸秆年年复燃的难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