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垃圾处置陷入跛脚尴尬 推行第三方服务或为出路

   2015-07-14 中国环境报 2740
核心提示: 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做起来为何困难重重?尽管重庆市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但市民参与度仍不高。在垃圾分类法规、市民环保教育和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推行第三方服务,或许是重庆市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唯一出路。


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做起来为何困难重重?尽管重庆市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但市民参与度仍不高。在垃圾分类法规、市民环保教育和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推行第三方服务,或许是重庆市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唯一出路。

  垃圾处置陷入跛脚尴尬 推行第三方服务或为出路

在2015年的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名单中,重庆入选全国26个示范城市之一。按照要求,到2020年,重庆主城建成区居民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应达到90%。

不过,媒体近日从重庆市市政委得知,自2009年9月九龙坡区率先在全市试点垃圾分类以来,截至目前,主城区只有不到两万户、不足8万人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处置现状如何?

前端冷清后端繁荣,垃圾处置陷入“跛脚”尴尬

“重庆的垃圾处置正陷入后端繁荣、前端冷清的‘跛脚’尴尬。”重庆市市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处于三峡库区核心区,得益于中央的大力支持,环保产业成绩不俗。在垃圾处置方面,垃圾焚烧技术走在全国前列,餐厨垃圾日均收运量也是全国第一。

不仅如此,由于规划新建的垃圾中转站普遍存在选址难、落地难、建设难等问题,重庆市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重庆市环卫集团人士介绍,目前主城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6600吨,其中约7成被送到北碚同兴、巴南丰盛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垃圾围城”的尴尬。待2019年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江津全面投运后,主城所有垃圾都可用来发电。

与后端处理产业的火爆场面形成对比的,是垃圾前端(源头)处理环节的冷清。媒体在采访中发现,七成受访者认为分类垃圾桶是摆设,一半市民没有减少垃圾的意识。

不仅市民不“感冒”,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试点效果也不佳。比如九龙坡区推行垃圾分类超过5年,试点工作仍停留在单个小区。江北区在廊桥水岸小区试点近半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为80%,但付诸行动的不到20%。

在德国、日本等地,都是将有利用价值的垃圾先分类送到工厂进行再加工,剩下的才送去焚烧。“垃圾不是废品,在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就是宝贝。”近年来,不少环保人士呼吁,重庆在发展垃圾焚烧产业的同时,也应推广垃圾分类,达到物尽其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推广分类为何困难重重?

公众知晓率高,参与率却不足,缺法规、缺意识、缺资金是主要原因

实际上,2014年前,不光是重庆,国内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实践效果也不好。比如,南京曾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垃圾分类,却出现过“公众知晓率90%、参与率10%”的尴尬。

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做起来为何困难重重?业内人士认为,缺法规、缺意识、缺资金是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开车要系安全带、酒后不能驾车,是因为交通法规做出约束。”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没有推行垃圾分类的法规,导致不少城市垃圾分类的硬软件建设全靠政府。垃圾分类的主体不明确,导致做为主管部门的政府“赤膊上阵”,虽然宣传力度大,效果却不好。“如果要国家层面出台垃圾分类的法规,起码还要等3~5年时间。”

“不分类处理,垃圾分类还有什么意义?”市民罗伟说,他们小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是,看到收集垃圾的环卫工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混装倒进运输车,他立马失去了垃圾分类动力。

市环卫局人士表示,虽然重庆的垃圾只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但要将成千上万种抛弃物准确归类,对谁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垃圾分类至少要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在国际上是逃不开的规律。”

看到垃圾分类试点难以取得突破,江北区2015年编写了重庆市首本垃圾分类教科书,希望通过孩子们的努力,带动家人做好分类工作。

一位参与主城区多个垃圾分类试点的企业负责人透露,垃圾分类是个需要持续推动的工作,政府部门投入很大。但不少城区搞垃圾分类都是区里自掏腰包,“鼓励市民参与的资金不足,哪有实力将试点范围推开?”

推行第三方企业化是出路?

政府不唱“独角戏”,企业参与成为关键,既减少垃圾产生量,又节省支出

在台湾,完善的顶层设计、过硬的法律措施、给力的教育、社区组织的努力,使得台北市每个居民的日均垃圾产生量从1.34公斤减少到0.39公斤。

上世纪90年代,台湾民间发起垃圾分类回收运动,学校和社区也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教育。台湾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制定了有利润空间的游戏规则让企业参与,第三方企业化服务在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看到政府唱“独角戏”难以取得突破,2014年起,南京、广州等城市开始探索第三方服务模式,希望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以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为例,引入志达环保科技公司后,仅半年时间,就减少垃圾200余吨。而且,引入企业后,街道每千户家庭1年的垃圾分类支出,仅是过去开支的1/4。

“在垃圾分类法规、市民环保教育和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推行第三方服务,或是重庆市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唯一出路。”重庆市市政委人士认为。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