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东方明珠 政策引领节能低碳路

   2014-05-08 中国改革报  2590
核心提示:  上海市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推动、市场和企业主导推进、社会机构和市民积极参与的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开创出一条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和谐友好的低碳发展道路。

  一声清脆的鸣枪声,一场全程近8公里的低碳骑行旅程,一支由父母与孩子、青年人与头发斑白老人组成的单车队伍……

  3月29日上午10:30,由数百名骑行爱好者组成的单车骑行队伍在上海闵行区蹬车出发,他们用低碳出行阐释着低碳生活理念。

  近年来,上海市把低碳试点作为创新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契机和抓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推动、市场和企业主导推进、社会机构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开创出一条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和谐友好的低碳发展道路,为特大型城市低碳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把节能减排压力传导到企业

  3月3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召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通气交流会,介绍上海市碳交易政策制度及市场运行情况,部署试点企业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这是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以来例行的工作会。

  2013年11月26日,一声鸣锣宣告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开市。这意味着,用市场机制的办法进行节能减排调节的时代已经来临。

  上海作为常住人口达2380万、GDP逾2万亿元的特大型城市,碳排放总量大、密度高。2011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15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3亿吨左右。全市人均能源消费量近5吨标准煤,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吨,高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全市6340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能耗为1.8万吨标准煤,远高于国内其他特大型城市水平。

  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7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成为7个试点之一。试点启动当日,上海市纳入配额管理范围的试点企业191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57%左右。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碳排放交易有利于将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企业,促进企业选择低成本减排路径。”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低碳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布局、产业项目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已经成为一种机制引导产业低碳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工业用能占全市用能约56%,其中重化工行业用能占全市用能近40%,远高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水平。目前,上海正在修订《上海市工业导向目录和布局指南》,拟实施更严格的排污总量和排放标准产业准入制度,力争5年推进20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全覆盖。

  从园区到社区都打“低碳牌”

  北外滩黄金地段的一处空地正面向全球建筑设计师虚位以待,谁为北外滩设计一幢“零碳建筑”并获得大奖,谁就能把方案变成现实。

  这是上海虹口区日前通过媒体发布的一则广告。几乎同时,虹口区着手制订低碳实践区建设三年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提升产业园区、商务区、商业街区和社区的低碳发展水平。

  开展低碳实践区试点,是有上海特色的发展经验。2011年3月,上海市启动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虹桥商务区按照低碳理念进行区域城市设计,制订了建筑、交通和能源方面的低碳发展规划和低碳建设导则。崇明岛丰富了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发展内涵,以人居低碳、自然低碳和产业低碳为重点建设内容。

  “只要是进入工信部名单的新能源车,进入上海市场,一律可获‘免费沪牌’。”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马静在活动现场表示,即将出台的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将以开放的姿态培育市场竞争,到2015年实现1万辆以上新能源车在上海应用,中心城区将打造“五公里充电圈”,布局6000个以上充电桩,满足1万辆以上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PM2.5的来源约有25%来自工业,25%来自机动车排放。近日发布的新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未来10年,上海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比重将不低于80%,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将不低于50%,届时市民生活碳排放强度将明显下降。

  加大政策引逼监督力度

  2013年12月26日,上海最大规模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竣工交付。该项目平均每年可节约标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万吨。

  近两年,上海持续推进实施一大批工业领域低碳重点工程,其中实施低碳技术改造重点工程265项,共减少约13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持续推进淘汰“三高一低”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万吨。

  在实施低碳工程的同时,上海确立了一批重要节能和低碳发展制度,制订并实施了《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性工作方案》、《上海市“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提高能效等节能降耗目标分解方案》等一批重大规划和工作方案。

  上海市还通过建立完善的低碳标准体系,加大政策引逼力度。制定实施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累计44项,内容涵盖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发布企业层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和钢铁、化工、建材、电力、航空、建筑等重点行业的温室气体报告和核算方法;实施能源利用情况年度报告制度,组织开展了600多家工业重点企业、约470幢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初步建成了大型建筑能源分项计量平台,超过500幢建筑能耗数据已实现动态监控,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到1500幢建筑;建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目前每年支持额度超过20亿元、覆盖了20多个领域,其中用于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低碳能力建设等与低碳直接相关的领域超过一半;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严格的新建项目能耗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将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区县和行业。目前,低碳考核评价体系也在探索建设之中。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