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能环保企业发展与产业变革研讨会举行 聚焦环境PPP

   2015-07-15 中国网(北京) 1370
核心提示:2015年7月11日,为深入分析当前经济波动和企业发展面临的阻碍情况,研判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形势,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在京举办了“节能环保企业发展与产业变革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应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

2015年7月11日,为深入分析当前经济波动和企业发展面临的阻碍情况,研判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形势,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在京举办了“节能环保企业发展与产业变革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应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

会议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主持,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报社、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解读了中央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的各项政策和产业扶持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协力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发展规划和路径设计,应对挑战,把脉政策与市场。

PPP是持久婚姻,需发挥第三方作用

会上,国家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就第三方环境治理与PPP模式作报告,他指出,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环境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政府不可能独立投入资金进行持续的环境治理,势必要引导环境保护产业化,也催生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为什么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国的环保发展到这个阶段,光靠政府资金作用有限,需要系统地解决环境问题。大气十条预计投资1.7万亿,水十条预计4万亿到6万亿,还有将来的土壤污染防治,加起来就是十几万亿的庞大的资金需求,光靠政府投入是完全不可能的。”赵华林说。

赵华林指出,当前环境PPP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领域与模式不清晰;二是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三是公平安全的社会投资环境还不完善;四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机制不规范等问题。

他表示,环境PPP实施的关键有几点:一是建立投资回报机制是开展环境PPP的基本前提;二是鼓励捆绑、资源组合开发等盈利模式创新;三是从“补建设”向“补运营”、“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四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逐步建立绩效标杆制度。

“PPP是持久的婚姻,需要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包括实施方案编制、采购文件起草、项目协议拟定等涉及技术、财务、法律、商务等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兼顾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利益,确保污染防治PPP项目顺利实施。”赵华林说。

专家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适应新常态

本次会议上,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中材公司、中林集团、保利新能源、德国旭普林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分享了企业绿色发展经验及成果,并提出了当前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困惑。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速度维持了近三十年的两位数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新兴体;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速发展带来的国家资源、环境各方面情况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压力空前。因此我们的发展要从中高速向中速转变,发展水平和质量要从过去的中低水平向中高端水平升级。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要做好预期,才能在新常态下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取得突破。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指出,目前环保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不到2%,明显低于发达国家3%的投入水平,同时区域性节能环保投入和发展严重不平衡,影响了产业整体水平,大气治理、水治理、土壤修复等重点环保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大,从宏观层面看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环境税征收方案已经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即将出台;业内关注的碳税还在研究中,随着各项环境相关税法的完善,将对于整个产业规范化发展和结构调整变革产生直接影响。

针对企业提出的共性问题,面临当前紧绷的资金链,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能过剩的担忧,以及经济中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等情况;李军洋秘书长提出,要让资金流入实体产业,以财政带动民间投资,需要政府创新机制实现和市场的无缝对接,采取措施防止增发的货币进入股市。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