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云南省公路局节能低碳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2015-07-28 云南低碳经济网1980
核心提示: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注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交通运输向集约发展转变,将制度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2015年7月5日,云南省工信委节约能源处副处长王言、省交通厅法规处处长刘成志在省公路局设备物资处副处长丁恒宇的陪同下,到国道108线楚雄段对沥青温拌再生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检查和调研。调研结束后,王言对该示范项目的实用性和节能环保功效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云南省公路局节能低碳示范项目成效显著,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这样的评价并非溢美之词。近年来,云南省公路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结合行业实际,积极探索和开展公路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全面推动了全省公路绿色环保养护建设管理进程。

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注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交通运输向集约发展转变,将制度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明确指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云南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精神,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努力达到交通规划设计生态化、建设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绿色交通”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新路子,用节能降碳的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期待,树立云南交通好形象。

沥青拌合设备煤改气:节能环保技术综合运用示范项目

1月22日,云南省公路局在玉溪总段召开道路养护低碳化应用示范项目竣工验收会,省工信委、省交通运输厅等组成验收专家组,通过察看拌合站现场、听取项目实施单位汇报、查阅资料,经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这是省公路局在云南首次全方位采取低碳技术的项目,它的成功验收意味着云南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向低碳发展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推进“绿色交通”改革攻坚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也将为全省拌合设备的节能降耗改造、旧料再生利用、公路建设降低成本提供经验。

此次道路养护低碳化应用示范项目是通过沥青拌合楼天然气替代改造、厂拌热再生、温拌沥青三项技术措施,对沥青混合料生产方式进行综合性改造,以达到沥青混合料生产低能耗、低排放、低成本的目的。长期以来,云南省的公路建设和养护主要依靠强制式拌合设备生产沥青混合料,这些拌合设备大多以燃煤为主,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煤、燃油、电力等能源,当中能源消费高且污染物排放量大。要实现云南公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大力推广应用技能型养护装备、材料及施工工艺、方法是根本出路。省公路局在玉溪总段刺桐关机化站实施节能环保技术综合运用示范项目,就是探索节能减排实施的具体措施。该项目于2014年4月17日正式启动,投资670.09万元,由玉溪总段组织实施。项目对玉溪总段原有的沥青拌合站加热系统的3个燃烧器进行天然气替代改造,设置LNG撬装站1个,增加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搅拌设备1套,在原拌合楼拌缸入口加装泡沫沥青发泡装置。9月15日示范项目(除温拌沥青技术在设备调试阶段)试生产成功。

时值玉溪总段承担建设G213线刺桐关至玉溪段施工改造工程之际,玉溪总段以此为契机,运用改造后的设备进行生产。截至2015年1月8日,项目共耗用天然气300820.81m³,根据数据统计比对分析,天然气替代改造后,生产1吨沥青混合料可减少CO2排放19.012kg,与燃煤相比,降低排放55.14%,减少SO2排放0.408kg、灰尘4.42kg、烟尘0.255kg,可提高生产效率16.7%。提高了沥青拌合楼生产自动化控制程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沥青拌合楼工作环境。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率,较大的节省了沥青和石料资源。

评审会上,玉溪总段从项目实施概况、改造技术原理、项目实施情况、效益分析、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六个方面进行了成果分析汇报。评审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资料完整,符合验收要求,项目实施对我省道路建设养护工作走向低碳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沥青温拌再生技术应用:全省节能降耗重点示范项目

今年3月,云南省公路局楚雄总段“沥青温拌再生技术应用”被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列为“云南省2015年度省级重点节能示范项目”。这是省公路局目前正在全局和全省道路交通行业推广的一项节能环保、绿色低碳重点示范项目。

过去在公路大修养护施工中的常规做法,是将沥青和石料加热到高温后进行拌合,每年综合能耗为2270.97吨标准煤,生产每吨混合料耗能11.43kg标准煤,消耗大量新石料和新沥青。大修养护工程集中时期,以养护里程一千公里计,至少需要200万吨沥青混合料,能耗高、污染大、排放量大等问题凸显,成本较高。

2014年,楚雄总段以国道108线楚雄段改建工程为依托,开展沥青温拌再生技术应用项目。改造主要针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环节,新购置再生设备,使用温拌剂,将传统热拌沥青工艺改为温拌再生工艺。项目实施前主要生产装置为一台LB-1500型拌合设备,生产规模为每年15万吨沥青混合料;改造后增加了与原拌合楼配套的RLBZ-1000型、RLBZ-800型再生拌合设备各一台,组合式变压器一台,应用Thiopave温拌添加剂835.28吨。该技术对现有拌合楼改造工程量小,适应性强,可同原热拌沥青混合料工艺共用设备,方便与现有技术、设备衔接。

通过温拌再生技术的成功应用,楚雄总段共生产温拌再生混合料11.9万吨应用于路面下面层,节省工程成本999.67万元。在满足道路性能要求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 通过循环利用建材,改善、缓解了目前道路施工高能耗、高污染问题,降低CO2和烟尘排放,保护了环境资源。

项目实施后,每吨沥青混合料生产能耗下降了3.66kg标准煤,生产过程中降低了30%的能耗,按照生产15万吨沥青混合料计,可节约549吨标准煤,利用沥青路面旧料7.5万吨,降低运输能耗45.48吨标准煤,合计每年可节约能源594.48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041.52吨。温拌再生技术具有巨大的节能空间和潜力,在全局和全省道路交通行业养护大修中具有巨大的示范意义和现实意义。

麻昭高速:绿色循环低碳主题性项目

作为我省首条、全国首批绿色循环低碳高速公路,麻昭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践行绿色低碳、生态环保主题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的各方面,实现了公路建设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之路,为高速公路的生态友好、绿色和谐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麻昭高速公路确立了四大“绿色低碳”理念,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中贯彻落实。

一是全寿命周期理念。将碳排放、生态环保的指标和措施纳入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养护、运营等全过程统一考虑,在麻昭高速公路全使用周期内综合评估、决策,力图使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节能低碳理念。麻昭高速将节约能源资源要求贯彻到麻昭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在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各阶段,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要求。在公路建设和养护中,采用节能低碳新材料、新工艺,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设备,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

三是绿色循环理念。麻昭高速公路推广应用节能节材建设和运营工艺,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开展废旧材料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加强钢材、水泥、木材、砂石料等主要建材的循环利用。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建设者们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土方案编制制度。提倡生态环保设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推进绿色美化工程建设,加强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运营过程中的排放控制和污染物处理。优化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耕地占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节约集约利用交通通道线位资源,减少对原地表破坏、扰动,及时恢复水土、植被。

麻昭高速公路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理念,全过程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全寿命实现绿色循环低碳效益,全方位进行绿色循环低碳管理,全方面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建成了一条安全之路、绿色之路、低碳之路、生态之路、景观之路。

全局联动节能宣传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日常化

云南省公路局积极、广泛开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节能宣传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节能、节水、节电、减排、绿色低碳的意识,努力建设环境保护型和资源节约型单位。按照省、厅部署,认真开展节能宣传周相关活动,及时对局属各单位节能宣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活动期间,紧紧围绕“节能有道节俭有德”、“低碳城市 宜居可持续”和“低碳出行绿色交通”为主题,开展了广泛多样的宣传活动。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处室、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即时召开了局各相关部门动员大会,对宣传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局设备处(节能办)、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周活动相关事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局全体干部职工不但从思想上重视,而且以实际行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

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局采取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张贴宣传画等方式积极宣传,倡议全局全体干部职工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资料等途径,认真学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让全体干部职工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

全局总动员,率先践行节能减排。职工出行时,践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及餐具,下班后随手关闭电灯、电脑及显示器电源;生活中巧用废旧物品、洗菜水循环利用、减少电器的使用等,从日常办公与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做起,收到良好的效果。

6月15日为全国低碳日,西双版纳、昭通总段倡导“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活动,各办公室当日停开空调、电风扇,停开门厅、走廊、卫生间照明用电一天。丽江总段倡导践行“135”出行方案,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在总段应急办的组织下,总段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应急拉练活动,每人负重7.5公斤,徒步行走7公里。总段领导及部门相关负责人还应邀参加了“低碳出行、绿色交通”活动。保山、昆明、曲靖总段组织志愿者开展了以“生态养护、美化公路、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植树、登山或沿路徒走捡拾白色垃圾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关爱公路、绿色出行的低碳生活理念。

同时,全局还根据公路养护行业特点,结合行业实际,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达到节约成本或降低公路养护成本,缓解由于路面主材(沥青)价格上涨而日益加剧的养护资金的矛盾。以节约沥青和砂石材料为着手点,积极推广利用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技术以及冷再生技术和沥青热再生技术,达到降低公路养护成本,克服资金短缺,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行业的目的。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