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水灌溉工程让凤城农民旱涝不惧

   2015-08-04 辽宁日报1720
核心提示:因为有水浇地,今年的大旱不耽误烟草的长势。 ”是什么让他如此底气十足?是节水喷灌工程。几年前,凤城市开始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在今年的大旱年派上了大用场。

接连几天的阴雨缓解了严重的旱情。 7月29日,记者在素有“辽东烟草第一村”之称的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武装村看到,微微泛出黄绿色泽的烟草扑棱着大叶子长得茂盛,这与记者想象中遭遇旱灾时烟叶发黄打绺的情景截然不同。 “再有十来天烟叶就能收(获)了,大堡乡的烟草基本没‘瞎’。 ”烟农李涛告诉记者:“我也盼着下雨,但没怎么着急。因为有水浇地,今年的大旱不耽误烟草的长势。 ”是什么让他如此底气十足?是节水喷灌工程。几年前,凤城市开始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在今年的大旱年派上了大用场。

“都说咱丹东地区是‘大旱小丰收、小旱大丰收’,但这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真不能光‘靠天’,关键时候真得有个倚靠。 ”大堡乡水利服务站站长姜延琦深有感触地说。他说的这个“倚靠”就是凤城市全面实施的节水灌溉工程。早在2005年,凤城开始对原始的田间泥沟渠进行新型渠系改造,对无渠的地区建新型渠系,以拦河坝引(蓄)水灌溉、以附近取水井提水灌溉、以水库蓄水灌溉等取水方式引水入农田。随后,又在凤城地区大面积建设喷灌、滴灌设施,推广应用喷灌、滴灌技术。对农作物定向、定时、定量地喷水、滴水灌溉模式,既能在丰水时节水,又能在枯水时抗旱,打开了凤城市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科学、可控的新局面。 “建这些水利设施都得赶早,别等着来灾了,建啥也来不及了。有了这些‘倚靠’,原先老天说了算的农业生产就变成俺们农民说得算了。 ”姜延琦朴实的话道出凤城农民遇灾心不惊的坦然。

在武装村4组的烟草地里,记者看到地下水井、泵房和喷灌管道组成的节水喷灌设施。深6米的水井在最旱的时候水位维持在2米左右,能满足周边200亩烟草地的灌溉。“全村12套这样的喷灌设施,一共2000多亩的烟草地足足够用。 ”李涛的话中透出即将收获的轻松和喜悦。今年,他的50多亩烟草地共投入了10多万元,守着这个喷灌井,“旱天也有好收成”。

比烟草地更显油绿的是大堡乡三官村的水稻田。一条条长约3公里的灌渠,一直延深向远处的山峦,并分流出无数条分渠深入田间,仿佛大树分繁的根系蕴涵着水稻充足的生命源泉。农田灌渠不仅用于灌溉,还能排涝。姜延琦告诉记者,灌渠与已经建成的凤城市山洪泥石流网络系统设在各个村部的简易雨量监测站配合使用。可以自行设置几个小时定时雨情预警,如遇雨量过丰,灌渠便可开启排水功能,排出田间多余水量。这样,旱时引水灌溉,汛时排涝防洪,有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凤城农民,旱涝保收不成问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