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黄学杰: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

   2015-08-05 电池中国网2800
核心提示:近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在北京召开。在新能源汽车

近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在北京召开。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发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

为什么要关心电池?因为电池和储能密切相关。对新能源来说,需要好电池;对清洁能源来说,也同样需要好电池。因为电池可以让清洁能源、清洁交通成为现实。

电池从酸性到碱性,再到有机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锂电池而言,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等优势迅速让其成为市场主角。然而,锂电池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首先,锂电池和材料有密切的关系。对锂离子电池来说,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等决定了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同时也决定了电池的成本。

其次,锂电池与制造工艺息息相关。电池的性能和成本,不仅与材料有关。只有好的材料是不够的,为什么我国把电池材料卖给韩国后,他们能做出好电池?因为韩国的制造技术、工艺及流程都比较先进。在国内,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厂家,生产出来的电池品质也各不相同。

所以,对锂电池来说,材料是基础,制造工艺和技术也至关重要。

事实上,锂电池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

十几年前,随着锰酸锂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开始走向市场。时至今日,锰酸锂仍用来与三元材料混合起来驱动电动汽车,如销量较大的日本聆风,韩国LG电池等。

磷酸铁锂是非常优秀的第二代材料,其解决了电池的长寿命问题。无论是从安全性、长寿命还是在成本方面,磷酸铁锂电池都成为今天储能电池的第一选择,同时也是节能汽车电池的优先选择。

随着大家对电池比能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三元材料逐渐成为主流。三原材料中,锰酸锂大概占到70%,磷酸铁锂占比不到30%。今天,为了提高电池的比能量,电池企业会把三原材料加到五成、六成,甚至更高,而比能量差不多可以达到一百七十瓦时每公斤。

目前,国内好的电池材料企业已慢慢融入到国际供应链里,成为包括电解液、负极材料等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但是,装备和技术方面仍是我国的短板,所以,要做出好电池好产品,应该从整体规划。无论是通过装备、技术的引进还是自主开发,应该把我国的整体制造技术、制造工艺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我国的电池产业才具有竞争力。

通过电池材料的演变和拓展,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和革新,现在,市场上的锂电池基本已满足电池安全应用的需求。

对电池产业来说,要想提升电池的产品质量,就必须要完善电池的整个技术链。从材料到制造,到系统,只有产业链协同发展了,才能形成合力,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