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京津翼污染治理一体化是“危”OR“机”?

   2015-08-06 每经网2250
核心提示:自从北京市委全会审议通过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开始,整个7月密集地出现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各类话题。改革如投石入水,从各个角度激起涟漪。

北京市相关领导日前透露,明年全市将全面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的退出任务,比原计划的2017年提前整一年。自从北京市委全会审议通过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开始,整个7月密集地出现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各类话题。改革如投石入水,从各个角度激起涟漪。

能够看懂大局的企业家都该明白,这一次企业退出的要义,并不仅仅是从地理上搬出首都,更在于从性质上搬出污染企业之列。

京津冀已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治理污染的资金跨省扶持已经启动,下一步还要继续形成携手治理的决策、行政及执法机制。国家对污染企业的态度明确而坚决。达不到相关国家标准的企业,北京不会要,北京周边的地区也不愿要、不应要。对诸多企业来说,与其抱着“转移”的想法,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如借着“搬家”的机会,早一点抓住升级转型之后的发展机遇。

也是在这几天,许多媒体重提工信部曾提出的“8月1日起取消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的工作要求。据报道,三大运营商均已上报了长途漫游费取消方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之下,京津冀区域性取消漫游费似乎指日可待。

实际上,不仅京津冀,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繁,公众取消漫游费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中国以行政区划定的长途漫游费,也越来越显示出与国际电信市场资费规则的差距。

对于运营商来说,前有已经步入实际操作的区域化协调改革,后有各种通信方式和服务的百花齐放,人们的联络方式早已发生重大改变,留给传统运营商改革的空间正被创新者所占领。再不顺势而为,留给自身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恐怕并不多。

不管是改革者还是被改革者,都需要习惯用超前一些的眼光来看待改革。京津冀一体化,仅仅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一个具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决策可谓环环相扣,“十三五”蓄势待发,中国未来的形象已清晰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把握改革方向,规划未来的发展,就是在把握未来先机。

是“危”还是“机”,完全在于当事者对改革的具体把握。有位日本环境学者曾记录了日本环保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国会当年在讨论提高汽车废气排放标准时,遭遇了来自企业界的巨大阻力,几大汽车厂家动用各种影响力,纷纷表示暂时无力研发新的低排车。

但在国家强行推出新规之后不到一年,本田公司马上推出了新型低排放车,其他几家企业也迅速跟进。事实证明,企业阵痛换来的升级转型,正是保证日系汽车在节能时代占领美国市场的强大竞争力的关键。

由此看来,号准了改革的脉,还要拿出给自己动刀的勇气。早一步跟上改革的思路,就有可能早一天占据主动。如今到处在讲“下好改革的先手棋”,这不仅是对各级领导的要求,也是给所有局中人的启示。

我们今天所经历的,是一场系统化的改革,各级政府、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改革的红利,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全面深化改革带给我们的,是对中国未来的前置规划,而那些相信未来、敢闯难关的人,终会成为新时代的改革成功者。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