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经济学教授:工业机器人贡献10%的GDP增长率

   2015-08-11 工控中国1800
核心提示: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安装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益如同19世纪修铁路,20世纪美国修建高速公路以及最近的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据两位经济学教授的最新分析,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安装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益如同19世纪修铁路,20世纪美国修建高速公路以及最近的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GeorgGraetz教授及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GuyMichaels教授经过分析17个发达国家的14个行业的数据得出了机器人为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的结论。同时,他们还发现,虽然人们没有产生机器人正大规模地“抢夺”工作机会的恐惧,但仍有证据表明机器人可能会降低中低端技术工人的就业率。

研究人员表示,直到现在仍没有机器人的经济效应的系统分析。而他们的研究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Graetz和Michaels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在没有缩短总工作时长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生产率以及工资水平。生产率的提高是指特定产出所需的人工时长缩短了,而生产成本和产出价格也有所降低。反过来,消费者的需求就会提高,而生产者就得雇佣更多的工人以满足这一需求。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机器人的新用途--机器换人。通过这一指标,他们发现在引用机器人之前,这种替换性和生产率的提高之间并没有什么重要关系。

他们保守地估算,机器人使用的增长贡献大约0.37%的年度GDP增长率--自采用机器人之后,占总GDP增长的10%以上。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其与过去其他的主要技术进步进行了对比,指出机器人只占资本支出的2%,这远比早期的刺激GDP增长的技术要少。

Graetz和Michaels教授预计随着机器人新功能的出现及服务机器人日趋成熟,机器人的有益效应将会延续至未来。但他们也提出警告说有证据表明使用机器人的边际收益会减少,所以不要把机器人视为促进增长的灵丹妙药。

研究人员将机器人到底是创造还是“抢夺”就业机会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描述为一个“微妙的画面”,即机器人将缩短工作时长,同时也将减少低端技术工和较小程度上的中端技术工的数量,但并没有发现机器人对高级技术工的就业产生任何的重要影响。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