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视觉革新 智能风口 彩电企业亮剑高端制造

   2015-08-11 第一家电网2380
核心提示: 2015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三年,也是彩电市场进入“微增长”的第一年。面对来自行业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种种挑战,主流彩电企业加速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全面打响“攻防大战”。

2015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三年,也是彩电市场进入“微增长”的第一年。面对来自行业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种种挑战,主流彩电企业加速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全面打响“攻防大战”。在此背景下,2015上半年彩电行业小幅回暖,据中国电子商会与苏宁云商联合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状况及下半年市场趋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规模约为2200万台,同比增长10%,预计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需求有望超过4500万台。

另外,伴随由中上层阶级和富裕家庭组成的“高速”家庭的消费支出占比全国消费增长总额的不断加大,中国消费者对大尺寸、智能、4K、OLED、量子点、超轻薄、曲面等高品质彩电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引领下,向高端制造转移、升级产品结构,也成为今年以来主流彩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

2015年高品质彩电各品类产品渗透率情况预估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基于高端屏显技术创新和智能生态建设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高品质彩电产品,将成为刺激彩电市场消费需求、推动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因素。

超高清电视行业标准将出台

当前,“超高清显示”在彩电圈早已不是新概念,市场走向成熟、技术不断提升,使4K电视作为拉动终端消费市场重要的彩电品类而存在。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会前统计,现阶段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以三星、海信、LG、TCL、创维、索尼、长虹、康佳、夏普、17TV、东芝、熊猫为代表的彩电品牌,2015上半年主推新品中,大部分为4K电视。预估2015上半年,4K超高清电视销量为440万台,销售占比超过20%。

不过,虽然4K超高清电视的普及率和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时至今日业内有关“真假4K”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如何界定4K超高清电视”始终是大家争议的焦点。对此,工信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主任张素兵表示,首先,现有的《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对超高清电视显示性能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有着明确的界定:4K电视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均应达到2160电视线,即符合超高清电视认证标准。其次,真正意义上的4K电视并非仅仅是前端采用了4K屏,还要考量解码芯片、图像引擎、HDMI接口、USB接口等影响4K信号处理、传输、解码的配套指标。再次,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在《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将于近期出台《超高清电视行业标准》,可以预见,未来4K电视产品的行业遴选将更加严格。

此外,针对彩电产品的清晰度,彩电企业也在不断研发和升级。比如,夏普即将在中国推出2015彩电新品,其清晰度将提升到8K水平。与此同时,今年,主流彩电制造企业以及以PPTV、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优朋普乐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以歌华有线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在4K片源的拓展与储备上也加大马力。目前,三星、TCL、创维、长虹、康佳等彩电品牌的部分4K电视产品,已在影视片源库中单独设立4K专区和H.265专区,在普通家庭网络带宽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网络点播高清及超高清片源,单品片源平均储备在120部左右。

《报告》显示,随着上游面板厂商加紧布局大尺寸、4K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完善,预计2015全年4K超高清电视销量达到900万台,未来,超高清显示技术将成为彩电产品的标配。

彩电产品色彩性能整体提升

在超高清显示渐成标配的趋势下,2015年,彩电产品在色彩性能上也有了较大提升。在行业规范的完善下,衡量彩电产品色彩表现的指标由原来仅限于“清晰度、视角、对比度和响应速度”,扩展为针对彩电产品“色域覆盖率、色彩准确度、清晰度、重现率、色度可视角、亮度可视角、亮度、对比度、亮度均匀性”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考评。特别是色域方面,依据《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目前市面在售主流4K彩电产品色域覆盖率基本达到32%以上,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部分4K机型已达到40%以上甚至更高。

三星SUHD傲世超高清电视在采用量子点技术的同时,搭载了UHD upscaling 画质增强技术;海信XT910系列ULED曲面电视,结合了量子点色域提升技术,使画面鲜艳度和通透感全面提升;LG EC 9700-CA系列融合了OLED技术和4K画质,是新一代显示技术和超高清分辨率的结合;TCL TV+量子点电视H9700系列实现了110%的NTSC色域覆盖率;长虹D6000iD电视则在采用四色4K技术的同时,集H.265解码、H.265专区和4K在线影院于一身;夏普UD30A采用超窄边框设计的同时,也搭载了“广色域技术”,以提高更强的色彩饱和度,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自然。

由上述彩电新品不难看出,主流彩电品牌越来越趋向于在产品显示分辨率提升的基础上,将OLED、量子点、大屏激光影院等多种新型显示技术,与画质增强、色域提升等创新技术相结合,通过优化产品画面显示、扩大色域覆盖率、丰富画质色彩,全面提升显示效果。

曲面、超薄电视同步进入快速增长期

2015年,高品质彩电产品除了在显示效果、色彩性能方面得以彰显外,电视形态的多样化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亮点。一方面,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面电视历经近两年的发展,不仅在曲率半径范围等设计工艺上有了提升,同时,中外主流彩电品牌对曲面电视技术优势的挖掘也更加深入和全面。目前市场上曲面电视约有40余款在售,产品尺寸主要集中在55—78英寸之间。其中,三星SUHD傲世超高清电视JS9800、JS9900系列、TCL TV+曲面 H8800系列、海信XT910系列ULED曲面电视在对比度、亮度均匀性、亮度可视角等画质指标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另一方面,更加迎合现代人审美理念,契合简约、时尚设计风格的超轻薄电视越来越受消费者拥趸。现阶段,主流彩电品牌平板电视部分产品厚度已做到7.5mm以内,索尼KD-X9000C、创维GLED Air G7200以及康佳slim 2 X8900,都是将“超轻薄”概念做到极致的代表。超轻薄产品的出现,不仅一改消费者对传统彩电产品“外形厚重”的固有印象,同时,其可无缝贴合墙壁,实现完美壁挂,还能有效提高家居空间的利用率。预计2015年超轻薄电视国内销量有望达到200万台,明年或将增长到380万台。

智能生态建设将导向增值服务

2015年,站在政策“风口”之上的彩电人,加速智能生态扬帆起航。智能电视终端产品背后,更为开放的智能生态平台建设成为今年以来主流彩电品牌在“互联网+”背景下布局的重点。以用户体验为导向,2015年智能电视生态建设主要呈现两大趋势:

其一,彩电产品加速IT化。尽管,智能电视外壳下的内容、软件、广告等经营将成为未来彩电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产品的实用性、可操控性、便捷性以及配合软件的硬件配置等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鉴于此,智能电视产品的创新趋势正在变为软硬结合的全新竞争生态。

一方面,当前智能电视的硬件性能更强大,配置不输PC和手机端。长虹CHiQ电视Q2N、创维GLED Air G7200、康佳slim 2 X8900等彩电产品均搭载了强大的芯片处理技术,运行速度最低都在8核以上。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强调的迭代和复盘思维,使彩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现阶段,CHiQ电视Q2系列、海尔阿里Ⅱ代电视产品还通过外接可升级模块的分体式设计,实现智能电视软硬件配置的实时升级。

其二,智能电视内容与服务的价值初现。现阶段,彩电企业在智能电视内容和服务上的资源整合已初具规模,涉及视频、游戏、购物、资讯等多个方面,而在此基础上的智能电视大屏价值已初露端倪。

此外,PPTV等在线视频厂商也加大了涉足智能终端布局的力度。今年上半年,PPTV发布了基于安卓系统PPOS电视操作系统,有别于行业其它同类产品,PPOS主打开放和共享,各大电视厂商都可以接入PPOS系统,通过共同拓展PPTV会员、以及渠道平台服务资源。

智能电视激活用户

可以说,智能生态建设的加速不仅助力彩电企业通过“高端制造”和“增值服务”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和个性化解决方案,进而实现精准营销。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硬、智并举,是未来彩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尤其是能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的“大智能”,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是未来“智能家居”不可逆的趋势;而“硬件”带来的画质突破更为直观,是消费者选购电视的首要因素。当下,以三星、LG、TCL、海信等为代表的电视厂商正推动的技术变革,已经引领了行业趋势。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